宿州市紧紧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坚持“16城同创”,先后组织开展“告别十大陋习”“百日会战”“自揭家丑”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阳台”系列“最美”评选,推进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和移风易俗,连续荣获第三、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所有县区全部入围省级文明县城。
▲宿州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先后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禁毒模范”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旗知识进校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流价值蔚然成风。
▲由市委、市政府策划,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市扶贫局出品的大型原创扶贫剧《春风化雨》在宿州大剧院成功首演。《春风化雨》是宿州市创作编排的一台大型现代梆子戏,讲述的是市旅游局副局长林虹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要求进驻贫困村小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好人宿州”道德品牌持续做大。先后产生“中国好人”27人、“安徽好人”82人、“宿州好人”328人,彭伟平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朱引侠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陆荣飞被评为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产生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3个,“感动江淮”志愿服务项目3个、志愿服务典型11个。
宿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155个,共培训和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为3860余人,共有体育人口240万人。城市体育人口已达40%,农村体育人口已达20%,在校学生达标率为90%。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30%,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5%。宿州市连续四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
▲宿州市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先后建成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文化馆6个、博物馆4个、美术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25个、农家书屋1345个,群众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宿州市不断深化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连续组织开展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引导文化消费,传承发展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宿州市广泛开展“百戏进百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群众文化活动月”、大合唱比赛、戏曲大舞台、群众大舞台、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绿量进一步增加,国家园林城市正式获牌。全市新增绿地面积487万平方米,建成绿道70公里。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34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30.7公里,完成造林14.7万亩。
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积淀,更是市民心中殷切期盼的风景。近年来,在大力实施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宿州市始终把丰富城市人文内涵、推进创新性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放在突出位置,同向施策,同步发力,通过树理念、筑灵魂、提素质、抓载体、强阵地、推活动等举措,让市民共享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精神文化“大餐”。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道德引领凝聚力量,公民素质节节攀升;强化平台丰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在创建进程中,宿州踏出了一串串坚实的文明足迹,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城市魅力不断得到升华。2017年,宿州市被授予“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四县一区文明创建也实现“满堂红”:灵璧、砀山、泗县、萧县获得“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埇桥区获得“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担再奋蹄。下一步,宿州市将趁势而上,多点发力,久久为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坐标,开始全新的追梦之旅!本报记者刘金明本版摄影董虎
新闻推荐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机制 全面提高旅游扶贫成效 灵璧县乡村旅游扶贫综述
灵璧县旅游管理局局长崔华到丁李村调研“八个一”项目建设情况别致的标识牌帮助游客了解全部景点浩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采摘和农家乐产业灵璧现代农业博览园成休闲旅游好去处观光农业迎来西...
灵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