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小型水利治理后的幸福沟引来新汴河水,成为产业扶贫的骨干工程。
本报讯今年以来,灵璧县立足于“早”“快”“实”“好”,强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的实施。截至8月中旬,已全面完成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年度目标任务,共改造泵站1338千瓦,修建水闸12座,治理河沟99条,扩挖塘坝57面,新打及清洗机井1577眼,改造末级渠系4万亩。
强化组织领导,工作安排立足“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作,及早谋划实施。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行政推动,做到工作早安排,任务早分解,群众早行动,工作早见效。
抓紧组织实施,工作推动争取“快”。根据不同工程情况,分类组织工程实施工作,对沟塘井等施工技术含量不大,投资较少的项目,采取自主建设方式,由乡村自主选择施工队伍,财政补助直接拨付施工人;对闸站等技术含量高,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县里集中招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使工程进度和质量都有了保障。
创新建设模式,资金投入突出“实”。灵璧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保证完成水利投入任务。县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通过明确产权,落实使用权,保障收益权等改革措施,引导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向水利建设,统筹其他项目资金投向水利建设。据统计,2017年灵璧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670万元,社会和民间投资2100万元,其他项目投资4837万元。
严把质量标准,工程成效做到“好”。规划科学,实施方案先后经过“两上两下”论证,并经过县水规会审查,最后由县政府批准。组织实施程序严格,对投资较大、工程技术复杂的项目由县里统一公开招标选择施工队伍,较小的工程由乡镇与施工方签订合同。公开招标专业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聘请地方群众代表进行现场监督。工程验收严格,质量不合格坚决返工。(马森何方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灵璧县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强化资金监管,聚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源头聚合,做大脱贫资金规模。打好统、增、活三张牌,聚“零”为“整”,严格界定整合范围。对...
灵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