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灵璧新闻 > 正文

奇石不语千秋画 □特约撰稿 李星涛 文图

来源:蚌埠日报 2017-10-09 18:11   https://www.yybnet.net/

“一山三湖五条河”,只此一句话,便可将五河的地貌概括殆尽。很显然,五河山水之中,光是水就占去了一大半。外地人只知道五河多水,有“淮浍漴潼沱”穿城而过,有“沱湖、天井湖、香涧湖”闪烁其间,却不知五河东南众多低矮的丘陵和小山上还孕有许多奇石。

沿朱顶东南的突兀丘陵而起,过小溪的大巩山,至武桥石梁河东岸的龙岗。顺着这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隐隐寻觅过来,你会发现有三种奇石逐一呈现。朱顶石坑有美丽的红石,小溪大巩山有沉甸甸的金矿石,武桥龙岗有可与灵璧石媲美的龙岗石。这些石头不仅形体自成景观,而且色彩还嫣然怡人,有的还附着有众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让人观之遐想,把玩慨叹。它们与清澈碧透的五水一起,共同构成了五河一道风景靓丽的山水画卷。

石坑红石

石头浑身赭红,这便稀奇。赭红的石头没有纹理,而是囫囵囵的方块,这又奇异。红石不长崇山峻岭之中,而生于丘陵起伏的朱顶,这又令人惊异。故此,石坑一经发现便名声大震,慕名造访者整日络绎不绝。

石坑位于朱顶镇石巷村的东南。进入朱顶,地势立马一改坦荡如砥之势,陡然凹凸起来,坑坑洼洼之间,微微显现出丘陵之态。但见远处萋萋荒草之下,隐隐露出一痕痕血色。再看周围村庄的房子,墙皆为红石砌成,白灰抹缝,宛如童话中的城堡。问起当地老农,曰:“那就是石坑!”

说是石坑,其实乃一水洼。水青得发虚,扔块石头下去,声沉似井。石坑周围,红石壁立,棱角分明,像是经过切割似的整齐。更让我称奇的是,有的石头竟然独自游离出群体,跑出十几米外的开阔地带,孤零零地站立。细观石坑周围,红石有的像巨柱,有的似圆台,有的如木箱,还有的像是风蚀出的蘑菇沙丘。不知是色彩的影响,还是红石的质地所致,以手抚之,红石全然没有白石的硬冷。

红石中,四川有四川红、中国红,广西有岑溪红,山西灵邱有贵妃红、桔红,山东有乳山红、将军红等。可朱顶的红石却与上述的红石截然不同,它虽呈红色,但不耀眼,而是向内收敛着,虚怀着,是一种浅浅的暗红。专家考据说,朱顶石坑的红石含铜,故显红色。

关于石坑,县志上还载有传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巩固大明江山,他派军师刘伯温到各地查找风水宝地,发现一处便治死一处。一天,刘伯温来到五河朱顶石巷,发现有座小山正在土层之下潜滋暗长。他左推右算,判定此处有龙气龙脉,将来要出皇帝。为保住朱元璋的江山,刘伯温挥起铁锹向“龙头”之处狠剁了一锹,石中顿时殷殷流出鲜血。小山不长了,刘伯温铲过的地方凹成了一大石坑,天长地久,血浸入石中,便形成了红石。

石坑传说虽然神乎其神,但石坑红石是宝贝却是不争的事实。它不光能砌墙垒屋,其灰末形成的淤泥还可用来腌制鸭蛋,而且色味都要比用黄泥腌制出来的要好得很。用红泥腌好的鸭蛋蛋黄灿若云霞,红油淋漓欲滴。蛋白青嫩柔软,毫无凝滞之态。

石坑红石,年深日久,粉化成土。土也是暗红的颜色,如同铁锈。当地人喜欢在这样的地里种植花生。红土吉祥,它滋养出的花生个个凛然坚挺,棱角分明。沙地里的花生用拇指和食指一捏,即可将其嘴巴捏开,剥出果粒。而石坑的花生若不借助于牙齿,你休想让其露出红润的身子。

石坑的花生果粒虽小,但籽粒却坚实饱满,肉质紧密,嚼碎一粒,纯粹是浓稠的白汁,散发着厚重的油香。沙地里的花生一旦晒干炒熟,花生米就枯瘦、发皱、变小,而冈上的花生呢,炒熟了依然毫不瘦身,揉一下,吹去皮,光滑闪亮,是佐酒的绝好妙品。老酒鬼光顾县城的干货店,张口就是:“来袋石坑的炒花生!”

红石质地没有花岗岩坚硬,易于雕琢。朱顶一村民,用起重机吊来一块巨大红石,置于自家院内,并请来当地一老石匠,随石形雕成一只引颈长鸣的雄鸡,其羽红光闪烁,其神惟妙惟肖。虽看不见雄鸡站立的远方有红日冉冉升起,却眼前朝气蓬蓬,充满着一股青春勃发之气,这也算是红石文化在五河大地上的浓缩和体现。

龙岗奇石

龙岗小极,五河地图上找不到。它位于五河东北,石梁河东岸,北邻泗县,东接泗洪,西接104国道,南至朱界路,是安徽、江苏两省三县的交界之处。

龙岗这名字听起来巉岩铮铮,颇有山之风骨,可走进一看,实乃一座土丘。既无名川之秀丽,奇山之幽深,也无千姿百态之鬼斧神工,临宕跨涧之巍峨壮观。那么,龙岗名在何处?龙岗村民每闻此言,皆用脚在黄泥地上跺了又跺,答曰:“黄泥生石!”

龙岗黄泥之下长有龙岗奇石,有龙脉之灵气,盛极一时的东汉王朝差点就断送在此山的山脚之下!相传,龙岗有条龙生长在泥土中,有道家预言,如果这条龙的龙头接入水中,楚霸王项羽就能一统天下,就在龙头快要接到水时,刘邦听从谋士萧何的建议,亲临这里,用一把长剑刺入土中,剑拔血出,染红了黄土。刘邦的这一把剑正好刺入龙颈。可怜那条龙,还未等到飞黄腾达,就悄悄死在了黄土深处。土龙死了,筋断骨散,龙骨化作石头,埋藏在黄土里。

那些石头骨,原始石身均有鳞状,直观感觉强,石身规律排列像无数条龙身形体,且头尾完整,层次分明,轮廓清晰,环状色差较大,血肉颜色栩栩如生,骨骼形状千奇百怪。或红或白或黑,筋肉血脉分明,光怪陆离,惊心动魄。它们表面虽然烂如雨打,大大小小,一块一块,一堆一堆,但尽皆无根无须,相依而不相连,那个地方也因黄土中埋藏这些龙骨而得名“龙岗”。

龙岗黄土厚重,土中长有石骨,龙岗人也铁骨铮铮,嫉恶如仇。龙岗附近的石梁河暴动就是明证。1930年,在中共徐海蚌特委领导下,石梁河两岸爆发了以大小魏庄为中心的农民暴动,暴动中,建立了工农红军独立师。国民党县政府得知消息,惊恐万状,勾结恶霸地主张继舫派兵镇压。暴动部队遭敌重点包围,红军奋起抵抗,终因敌众我寡,孤军无援,弹尽粮绝而失败。魏正斌、魏尚书等红军领导以浩然正气、热血肝胆、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乐章。石良河暴动失败了,英雄的鲜血浸入黄土之下,再次染红了龙岗奇石。

龙岗不光在抗暴历史上写有一笔,其地理历史也悠久深厚。据《五河县志》记载:“龙岗属陆地生物与海洋交错沉积地带,震旦纪(7亿年前)矽质灰岩、浅灰色,质地坚硬,出露于天井湖以东一带高地。”并被列入该县的石灰岩非金属矿。在开采这些石料中,自然暴露了陆地与海相交错沉积的许多奇石,是符合地貌特征的。远古时代,上至徐州,下到泗水入淮口的五河一带,这些地方与灵璧同属泗水之滨,龙岗今天裸现的奇石,本是与“泗滨浮磬”同出一脉。

灵璧虽有“泗滨浮磬”遗址,但人们见到的磬石,也并非是浮于水滨,同样是在土层中。宋人赵希鹄《洞天清录》记载“灵璧磬石,掘之乃见”;《云林石谱》记述历史上的灵璧采石状况,也说是“好石出于地下”,“岁久穴深数丈,当地人多用铁刃遍刮,待石色显露,即以竹帚去赤泥,慢慢挖出”。这也许是在“泗滨浮磬”那个年代之后,经历泗水变迁、黄河泛滥的泥沙覆盖,后人所能看到的灵璧石原生态。而五河龙岗露现的奇石状态,与这些描述完全一致。那些裸露之后的奇石景观,灰皖螺与灵璧石完全相同,其他奇石在形、色、质、纹四方面,也基本具有灵璧石的特征,以棕黄色为主,兼有青色、灰色,间有白色石径,除发现了螺纹状的饰纹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式样。无须开采,就具有原生态的观赏价值,又为现代人带来了访古探幽的情趣。

龙岗石与灵璧石一脉相出,敲之也有悦耳动听之声音,观之也有瘦、漏、透、皱。龙岗石刚被发掘出来,就有外来人进村转悠,专找那种烂石头。随着龙岗石的名声日益扩大,便有人前来赌石。先选中一块几分、几亩、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地面,然后就雇人开挖。走运者有时刚开挖不久,就会喜得一块俊石,赚得盆满钵满,而背运者即便是挖完了所有地面,也只能得到几小块不值钱的石头,落得个垂头丧气,倾家荡产。电影《疯狂的石头》所讲的故事就是赌石人生活的真实反映。

大巩山金矿石

大巩山位于小溪镇境内,104国道两侧,距县城4公里,北从神龟嘴,南至化明塘严氏墓,全长11公里,方圆近10平方公里,最高山为女山,海拔77米。如果您从淮河北岸坦荡如砥的平原上来到这里,大巩山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与淮北平原截然不同的丘陵自然景观。

大巩山是安徽省森林公园,其境内山峦起伏,山体相连,高低错落有致,或状如馒头,或形似乌龟,或酷若金鸡,蔷薇、野菊、石竹点缀在山涧石缝之中,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有板栗、雪枣、乌桕、槐、枫、松、杜梨等,森林覆盖率达80%;林间百鸟争鸣,有灰喜鹊、斑鸠、白头翁、山雀、草百灵等;平缓浑圆的山坡上,绿草密如地毯,各色野花随风摇曳,幽香四溢。山间池水清澈澄碧,漫步在绿色的草地上,穿行在树丛中,置身于“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丛林间还有许多野山鸡、刺猬、獾之类的小动物,给大巩山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大巩山金矿储量丰富,是五河县有名的黄金盛产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小溪硖石一村民在锄地时,就翻出一块重达1700多克的自然金块。从古到今,大巩山淘金者络绎不绝,由于长期开采,便形成一条狭长的地下通道。民间认为,这通道向南可以一直通到明光地界,向东可以与30里外的浮山洞相通,相传还有人亲眼看到了在大巩山采金洞里点起篝火,浮山顶上不一会儿便冒出阵阵烟雾。当地故有“大巩山点火,浮山冒烟”之说。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滥杀功臣,上演了火烧庆功楼一幕,少数幸免于难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结局,便纷纷逃离凤阳,来到五河境内。其中几位就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大巩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们以洞为居室,每天琴棋书画,了此残生。他们故而被称为“仙人”或“仙家”。他们隐居的山洞也被后人称之为“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104国道硖石东2里处。仙人洞曲折幽深,最远处可达明光。洞内,碎石堆积,水滴清音,洞壁上还有仙人凿石之印,火燎之痕。这些印痕宛如历史的胎记,徐徐诉说着仙人们悲欢离合的沧桑故事。

据说,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经从大巩山仙人洞探幽至几公里外的浮山。当他出洞登临浮山之时,不由被“洞在淮山,夏潦不能及,而冬不加高,故人疑其浮也”的奇景所感动,随留下了一首《濠州七绝·浮山洞》:“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的千古绝唱。

大巩山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安徽地质形成的情况分析,在距今约1.3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现在的安徽境内,曾四处是火山喷发炽热的熔岩吞噬着古生物,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熔岩流往低洼地,堆积总厚度达1500米以上,形成了这里的地形与水系,直到距今250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终于诞生了。古地质年代的变化,塑造了安徽的地形地貌,也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大巩山这一带的金矿石,也就是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产生的。

后 记

五河奇石有五河的个性,其身上无不浸染着五河本土的水乡文化。石坑的红石离不开水的孕育;大巩山的金矿石可以在毗邻的樵子涧水库中研磨成沙,淘出灿灿的金子;龙岗奇石更是留有石梁河常年雕琢打磨的痕迹。可以这样说,五河的奇石身上不仅凝固有五水之形,而且还蕴含有五水之魂。

(作者系蚌埠日报作家采访团成员)

新闻推荐

灵璧县“四抓四促”激发扶贫选派干部活力

本报讯灵璧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精准脱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精准脱贫动力,抓协调、严培训、重服务、强机制,综合施策,大大激发了选派干部的活力,实现了贫困村党建工作和...

灵璧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璧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奇石不语千秋画 □特约撰稿 李星涛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