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徐宗汉(中坐者)
○位于南京的贫儿教养院旧址
○贫儿教养院的创办,让不少儿童不再流落街头
徐宗汉是辛亥革命先驱者之一黄兴的夫人,她不仅致力于革命斗争,还十分热心慈善事业,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就创办了民国第一所贫儿教养院。而为了提高教养院贫儿的实践能力,1932年,她在安徽宣城北乡茆市冲办起了一个大农场,作为学生实习场地,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她创办了“第一贫儿教养院”
1876年,徐宗汉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一个茶商家庭,少年时随父在上海读书。她为人豪爽,有强烈的正义感,自上世纪初就开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了。
1910年2月和4月,徐宗汉两次参加了广州起义,第二次起义失败后,她冒死护送负伤的总指挥黄兴至香港,住进了雅丽医院治疗。在动手术前,必须要有亲属签名,情急之下的徐宗汉就冒充黄兴之妻签了名。在黄兴疗伤期间,徐宗汉对他关怀备至,等到黄兴伤愈出院后,他们便结成了革命伴侣。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当时南京城内外许多儿童无家可归,而广东北伐军姚雨平部在转战皖北苏北后,收留的200多名孤儿也带回了南京。当时已是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夫人的徐宗汉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因为这些难童中还有不少是烈士遗孤,应该建立一所机构,将这些难童收养起来,使难童有所养有所教。
经过徐宗汉的多方努力,在海内外许多仁慈之士的鼎力资助下,不久后孙中山就明令:创办“开国纪念第一贫儿教养院”,一次拨给开办费8000元,并亲笔题写了院名。贫儿教养院以南京升平桥原上元县全部房屋为院址,主要目的就是抚育孤儿,使他们就学就业,报效社会。具体事务由徐汉宗、周其永二位女士负责。
贫儿教养院创建之初收容了700多名难童,他们一般在10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院内开设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班,设文理课程,兼授专业技能知识。因此院内还设有地毯厂、花边厂、纽扣厂、军乐队,所有这些厂、队,都是安排学生从事学习、实践的课堂,其营业利润收入,除付给从事劳动的学生按劳取酬外,其余全部充实院务经费。这些学生读完七年制的教育,并具有一定的就业技能后,除由院部留用于附属各部门外,还负责向社会各单位推荐工作,使其能自食其力,安家立业,也是向国家输送了一些有用人才。学业特优者则尽力培养,保送升入师范、职校等处就学深造。
在宣城创办农场
在创办贫儿教养院的过程中,徐宗汉又想到,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业急待发展,迫切需要这方面的建设人才,于是她决定创办一个农场。既为贫儿教养院的学生提供生产实验基地,把教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也能达到勤工俭学,培养人才的目的。但农场的地址选在哪里呢?
通过黄兴的学生、同乡,时任安徽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宣城县长周君南的关系,1932年,徐宗汉选定了宣城境内的茆市冲为场址。因为她经过实地勘察后认为,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农、林、牧和养殖都适宜,是创办农场的理想之地。又经周君南的介绍,徐宗汉聘请了当地名医、人品高尚热心公益的章祥斋先生为院董,并委派院教导主任蔡乾九当其助手,共同操持农场场务。
但宣城茆市冲农场在创办时还经过一段曲折过程呢。最主要的就是征用土地相当棘手。因为茆市冲土地大都集中在当地富豪手中,他们又有一定的地方势力,当地农民大都是租地主土地耕种。后来周君南以县政府名义布告:“凡在茆市冲内的私人山地、湖泊等,必须持所有权契据向政府机关登记。凡无所有权契据的土地、山场、湖泊,一律收归国有,由农场经营。”经过清查契据,征收了一大片无契据的土地、山林和湖泊。而对失去土地的佃农,农场吸收他们为场员,使耕者有其田;对成片土地中的私人土地、山林、水面等,采取赎买或调换方法,保障了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史料记载,当时茆市冲农场有山地5000亩,都种上了松、柏、桐及各种杂木,还有蜜桃、枇杷、砀山梨、葡萄、木瓜等。此外,农场还饲养了二十头乳牛,二百头绵羊。由于收养的难童日渐增多,徐宗汉进一步扩大经营,利用猫子湖和萍花塘600亩水面,广植了菱、藕、芡及放养各种鱼苗,农场出现一派蒸蒸日上景象。
从1935年开始,茆市冲农场在经济上已经能够完全自主,每年收入有数万元,都用来增添设备,扩大再生产和改善贫儿教养院院生的生活等用途。并扩建了第二分场。第二分场初由墨西哥归侨黄兰和黄华珍经营,1936年2月至当年夏,由马来西亚归侨熊步唐代管,其后熊返马来西亚筹款,鼓励侨胞投资在宣城组建了“侨植公司”。
徐宗汉定期安排贫儿教养院的学生轮流到农场实习,实习时间为半年,每批百余人。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劳动外,农场还定期举行纪念黄花岗起义,庆祝辛亥革命等政治活动和菊花会等民俗性喜庆性活动,每次农场的有功人员也应邀出席。徐宗汉给予农场职工的待遇也相当优越,普通员工可获免费宿食,还可得到相当于五六百斤大米价值的月薪,这在当时来说都是不错的。
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应该说,作为我国较早寓教于农的社会救济性质的农场之一,宣城茆市冲农场的创办,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得到真知,既能勤工俭学,造就人才,又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另一方面,有了农场的依托,贫儿教养院越办越好。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因此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而且,据史料记载,贫儿教养院还是一所进步学校。1931年2月至10月,时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的李耘生化名李涤尘,进入贫儿教养院任历史教员,并在院内创建了中共党支部,恢复和发展了大革命失败后受到破坏的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
但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一切都遭到了破坏。不久后日军占领宣城,当地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蔡乾九去了云南,章祥斋避难于双桥小村。为了支撑农场事业,徐宗汉派出了黄兴旧部陈冶青来到宣城农场收拾残局,主持场务。但这时章祥斋年老体弱,已经无力协助陈冶青了;而随着日军的再次占领宣城,农场的恢复工作更加无法进行,陈冶青只得离开。不幸的是,徐宗汉也在1944年去世,宣城茆市冲农场便一直无人过问。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秋,徐宗汉之子、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的黄一美,遵照母亲的遗嘱从南京来到宣城农场,意欲重振先人事业。黄一美看到,虽久经战乱,农场荒芜,但田园、山林、湖泊的旧迹仍在。回到南京后,他就想将农场的土地、山林、湖泊移交给政府社会部门管理,以便继续造福于社会。但有关部门派人前来察看后认为农场荒废太久,没有人力物力去开发利用,就没有接收。黄一美只得另行委派原贫儿教养院孤儿出身的卢绳圃,到农场主持恢复工作,直到1949年4月宣城解放后,卢绳圃才离开农场。
新中国成立后,宣城市相关部门将这一带地方辟为国营高山洪林场,使之得以继续造福于社会。□程堂义 郭静洲
新闻推荐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近年来,砀山县投资2.5亿元,建设13个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可达1.7...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