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深深牵动着中国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历史的云烟深处,刀光剑影,战马嘶鸣,十面埋伏。自古成王败寇,英雄辈出的时代,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深刻剖析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成败都非偶然。
一、奋剑而起,英雄虎胆
楚汉之战两军对垒,棋逢对手,斗智斗勇,相持抗衡,高低难决。汉高祖刘邦乃是一介布衣出身,能奋剑而取天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安能如此。不错的,或许刘邦的确有着深厚福报根底和龙虎之气的。我们先来看刘邦的出身举事,相传刘邦未出生前,其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这或许就是天意如此、天子之兆。而后面发生的几件事则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让刘邦头顶祥云、意气风发。相传秦二世皇帝元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骊山服役,押解途中与众饮酒,酒壮英雄胆,兴起将所有犯人都释放了。其中有几个壮士钦佩于刘邦的英雄虎胆愿意跟随他。刘邦率众趁着酒意,夜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趋前开路的人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说:前面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时已醉意醺醺的刘邦,借着酒劲大声说:“壮士走路,怕什么?”他几步冲到最前面,踉踉跄跄地在草丛间穿行。果见一条大蛇横卧在路上。刘邦毫不迟疑,冲上前去,拔出长剑,奋力劈过,大蛇被他拦腰斩成两截。他继续往前走了几里,由于醉得太厉害,躺倒在地上就睡了过去。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位老妇人在黑夜里伤心哭泣,一问才知原来老妇人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为此哭泣。刘邦酒醒后听闻,暗自高兴。众人也都感觉出刘邦的与众不同,心中敬畏拥护之情更甚。刘邦带着这些人躲藏在芒县、砀山一带的深山中,他的妻子吕雉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他,刘邦感到很惊奇,问其原因。吕雉告诉他,每次他所藏身的地方,空中常常凝聚着一团云气,只要冲着云气的方向去找,就一定能找到。刘邦听其言,信心大增。关于刘邦的帝王之气,项羽的部下范增也曾请术士望过,并给出论断:都是龙虎形状,并有五色祥云缭绕不散,并劝诫项羽此乃天子之气,不可小觑。光靠这些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古往今来那些天生福相福泽深厚却不懂得左右逢源珍惜利用自身福报、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不乏其人。除却这些先天所赐予的神奇,刘邦凭借的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知道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对内,知人善任,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注重休养生息,稳定生产,每攻下一座城池并不杀伐抢掠,懂得收买、安抚民心;对外,开放关市,远交近攻,能斗智时不斗力,关键时刻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放低姿态不惜以钱财、封地相许,借力为己所用,合攻强敌。他东征西讨,平定四方,彻底将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诸侯群雄消灭干净,一统天下,建立了冠绝古今的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对中国历史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唯大英雄而能本色,千载之下,仍见其风姿不减。
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强劲敌手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历史上相传最为勇猛的武将之一。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勇武轻狂,杀伐决断,快意恩仇,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可他自大虚荣,做事缺乏原则性,优柔寡断,没有远见卓识,谋事不深,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以致民心大失,错杀良将,无异于自缚手脚,多误战机。虽勇无谋,行事鲁莽,不计后果,刚愎自用。最后只能惨遭十面埋伏,于四面楚歌之中自刎于乌江,给历史和后人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慨悲歌。
二、不拘小节,大局为重
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曾屡屡败北,后来却能反败为胜,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一统天下。这无一不归功于他的知人善任,慧眼识英才。他招降纳叛,不计前嫌,不论其出身不拘泥于小节,恩威并济,让部下都愿意死心踏地地为他效力。他用人不疑,论功行赏,信任人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赏罚褒贬分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吸纳集结天下英才,为己所用。
天下都已平定,汉高祖定都洛阳,志得意满。一天,在皇城南宫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席间,乘着酒兴,刘邦高声问群臣:“列侯和各位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应该直言。我之所以取得天下,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这个原因是什么?”大臣高起和王陵回答:“虽然陛下为人傲慢而喜欢轻侮别人,项羽为人仁厚而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将攻城略地,能把攻克降服的地区封给他们,这是陛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利益的美德。而项羽嫉贤妒能,谁立了功就加害谁,谁有贤才就猜疑谁,作战取得了胜利也不给他们授功,攻取了土地也不给他人以利益,这是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此刻的刘邦坐拥天下,在成功面前却并不骄傲自满、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是理智、谦虚而清醒的。他朗声道:或许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对于我来说,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我不如张良;在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草、保证军粮运输不断绝方面,我不如萧何;在统领百万大军,作战必胜、攻城必胜方面,我又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群中的英雄豪杰,而我能够放心地任用他们,这就是我之所以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位范增,况且还不能放心地任用他,以至含恨而死,无异于自缚手脚,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失败。刘邦言辞真诚恳切,虚怀若谷,谦虚有礼,让众人心悦诚服,敬重和效忠之心更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他的人生格局和主导思想是否开阔,胸襟、眼界是否高远,定力是否牢不可破。正所谓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有舍才有得。
在胜利面前的刘邦是理性而清醒的,在挫折面前刘邦更是冷静而沉着的。楚汉战争中两军处于对峙状态,两军对垒的紧要关头,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便抓了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烈火之上地架起了一口大油锅,为了让刘邦分心失神军心溃散,扬言要油烹刘邦父亲。这要是在一般人,至亲遇险早会乱了阵脚和方寸。可刘邦却抓住项羽爱面子的虚荣心态,嬉皮笑脸,若无其事地两手一摊:老弟,别忘记了我们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曾约定为兄弟,既然是兄弟我父就是你父,你要是下得了手,悉听尊便。身为一介英雄豪杰,谁又愿意背负弑父杀亲的不孝罪名呢?项羽之计,在刘邦的淡然从容下不攻自破,分崩瓦解。
在战争的危急关头,刘邦又是以大局为重,能屈能伸的。为了自己的天下大梦,他更是断然决绝而狠心的。他在逃难的过程中,为了自己逃命,为了减轻负担让车子跑得更快,他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恰恰相反的是,项羽则太过儿女情长,甚至有些妇人之仁。楚汉战争的生死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考虑的不是应该如何积极应战或者如何保全自身、置之死地而后生。惦记的却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他想到的不是眼见战事无法挽回,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飞快地跨上追风马突破重围逃生而去,如果一试,凭借一身勇武之力,估计当时没有谁能阻拦得了他。可他选择了留在帐篷里,点起火把,设下酒宴。他要与他的美人作别。一个将军,一军统帅,一个英雄,在战争的生死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和他身后那些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部下,而是儿女情长!最后只能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中自刎于乌江。
三、重视人才,知人善用
刘邦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具体又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举例逐一说明。
先说刘邦与萧何,两人相交于患难低微处,早在刘邦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时任沛县功曹掾一职的萧何见刘邦相貌堂堂,黑须美髯,鼻梁高挺,气宇轩昂,风骨气度不凡,谈吐不俗,料想日后必成大器。就多次利用职权之便暗中袒护和帮助。萧何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勤俭节约,生性随和,善于识人,常常仗义疏财,解危济困,救人于水火。两人一见如故,志向相投,英雄惜英雄,相见恨晚。在得天下的道路上更是君臣相持,同进退、共荣辱,同生共死。
刘邦起兵率部攻进咸阳,将官们都忙着奔向府库,抢夺金帛财宝,只有萧何深谋远虑先进入秦王宫,收集秦朝丞相和御史掌管的法令和图册,刘邦后来之所以能运筹帷幄,尽知各地的军事要塞、户籍数量、兵力分布强弱、百姓疾苦都是因为萧何拥有秦王朝留下来的宝贵图书资料之故。刘邦被封为汉王后,拜萧何为丞相。刘邦领兵东进,平定关中,萧何镇守后方,坐镇巴蜀,安抚百姓,征收赋税,建立宗庙,还征发关中的士卒,补充刘邦军队的缺额。历时四年的楚汉相战,时常会发生一些士卒逃亡的事件,但萧何总如及时雨一般每次都能在前线的刘邦和众将士们命悬一线,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派来数万军队。汉军和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缺粮断草,萧何依靠关中水路运输粮食,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刘邦与项羽大军对峙,即将决一死战,生死关头,萧何更是豁出身家性命忠心护主,将自己的子孙兄弟都派到军中效力。这笔军功,刘邦记在心里绝不相负。刘邦做了皇帝后,在论功行赏时摆事实、讲道理,力排众议,赏罚分明,果断犒赏萧何为大汉朝第一功臣,封他为酂侯,赐赏的食邑也特别多,不仅如此,还恩赐他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还不必按礼小跑。
刘邦能平定中原,一统天下,光靠萧何这样的谋士和文臣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能带兵打仗、逐鹿中原、有勇有谋的军事武将。韩信就是其中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韩信原是项羽的旧部,他足智多谋,军事才能天下无双,但却一直没能得到重用,壮志难酬的他就投奔到刘邦的麾下。起初,刘邦并未委以重任。大失所望之际结识了萧何,慧眼识良将的萧何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就多次向刘邦举荐。刘邦素知萧何的稳重,遂听取萧何之言,很有仪式感地屈尊拜韩信为大将军。命人造起了一座拜将台,选好良辰吉日,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但见汉高祖刘邦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圣坛前,缓步拾级而上。坛前大旗高高悬挂,迎风招展,四面陈列着兵甲戈矛,四周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旌旗耀武,甲杖生威。萧何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众将官个个金盔铁甲,翘首伫望。萧何代宣王命,一声:“恭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坛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阔步,走上将坛,在众声哗然中接过那枚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斗大金印。刘邦并非胸无主见一味盲从偏听偏信之人,单凭萧何的举荐,对韩信到底能干多大事他着实没有底,于是便存心考考他。便侧身问曰:“萧丞相多次在我面前举荐你,对你赞不绝口,我想知道将军将以怎样的计谋帮我夺得天下?”韩信谦让一番后,就为刘邦分析天下形势,以及他和项羽各自的优劣利弊,还提出了精妙的方略以平定三秦。行过大礼后韩信又跪地拜了两拜,说我曾经侍奉过项王,熟知他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项王厉声呵斥时能吓倒很多人,其实是色厉内荏。用人方面与大王您相比他逊色一筹,不能识人善用、重用有才能的将领。他待人仁慈却有些儿女情长、妇人之仁,此乃兵家之大忌。项王率兵经过的地方总遭洗劫,百姓痛恨至极,因为他的威势所压才不敢反抗,敢怒不敢言。自古百姓为水,帝王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内,他生性多疑违背义帝的诺言,只让自己亲近的人称王,诸侯多有不服。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王表面上是霸王,其实早已失却了天下民心。与之相比,大王您宅心仁厚,众望所归,只要采取与他完全相反的策略,收拢人心,广纳贤才,成就大业,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如今只要大王发布檄文,起兵东进,关中之地乃至天下都是您的!
刘邦听完,击节叫好,叹服韩信果然深谋远虑、高人一筹,只恨没有早点任用韩信。后来事实证明,刘邦确实没有用错人,韩信果然不负所望,在楚汉战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他率领汉军渡陈仓、战荥阳、背水布阵、破魏平赵、收燕伐齐、战功赫赫。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阵,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韩信能征善战,运筹帷幄,驰骋沙场,逐鹿中原,为汉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战功赫赫,功成名就,封王列侯。
岂真运也,命也乎?实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作者简介
葛梅英,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蚌埠日报作家采访团成员。
新闻推荐
工商银行砀山支行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