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暑气渐消。“现在昼夜温差加大,再过一周左右时间,这些菌棒就能全出菇了。”晒得黢黑的李文棒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码放的香菇菌棒群里,言谈中满是期待。
8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砀山县李庄镇振兴社区。刚走进振兴社区香菇扶贫基地,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社区党总支委员、副主任李文棒。除了自己日常分管的工作外,在这里,李文棒既要经营好自家的香菇大棚,又要协助社区党总支管理好村里的香菇扶贫基地。
自从2018年9月进入社区“两委”班子,李文棒便感觉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之前,他一直从事成品油经营。去年,他下定决心,陆续投入近百万元,在香菇扶贫基地建起了30个香菇大棚。问他为啥?除了村里发展香菇产业有丰富的资源、成熟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和稳定的销路外,李文棒还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就得作出示范,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在李文棒的香菇大棚里,记者遇到了正“打卡”上班的村民冯雪云。63岁的冯大娘穿行在菌棒间,熟练地为菌棒打水、给大棚通风,不时擦拭着沁在额头的汗水。
“以前靠种地,一年收入才1000块左右。现在在香菇基地里干活,我一个月就能挣1500块。”振兴社区李暗楼村村民冯雪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去世多年,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为了照顾儿子她也无法外出打工,过去经常为生活发愁,“以前真是觉得生活没盼头。”
“在扶贫基地上班,每天早上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工作,活儿也不累。”冯雪云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里离我家也很近,可以方便照顾儿子。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工作很稳定。”冯大娘从2017年开始在基地务工,2018年就实现了脱贫。
“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振兴社区香菇种植基地于2017年4月份开工建设。从起初的4个香菇大棚,到后来的28个,再到如今的120多个……两年多时间,振兴社区的香菇产业规模正发生“裂变”效应。这其中,振兴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同行的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进松介绍说,前些年,村里缺支柱产业、村级缺集体经济、村民缺致富门路的“三缺”现状,一度困扰着当地的党员干部。经过多方摸索实践和多次外出学习,振兴社区党总支决定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生态”的兴村富民之路。
“你瞧瞧,这些菌棒都是村里废弃的果树枝条制成的,成本低,质量好。”周进松拿起一个香菇菌棒告诉记者,过去村里修剪的枝条被废弃在果园内,还有一部分被当做柴火,很容易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种情况,李庄镇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引导振兴社区等周边3个村,联合建起食用菌菌棒生产厂,推动废弃果树枝条的综合利用和转化升值。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星报讯昨日,记者获悉,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的专家们对砀山县人民医院一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开展了实时远...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