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宿州 今日萧县 今日砀山 今日灵璧 今日泗县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今日砀山 > 正文

非遗盛宴汇宿州 文/记者 俞鑫 欧雪 图/记者 董虎

来源:皖北晨刊 2019-07-24 16:53   https://www.yybnet.net/

7月17日晚,宿州迎来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宴,皖北六市非遗艺术家齐聚一堂,各露绝活。

来自阜阳临泉县的李赛兵、韦银好表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杂技力量》。舞台上,韦银好使用臂力,单手托举李赛兵。李赛兵顺势做出高难度下腰动作,两人身体柔韧度极高。现场观众为之惊叹。

翩翩少年,技压四方。韦银好现年17岁,李赛兵年仅16岁,两人均首次来到宿州。“现场演出,不觉生疏。因为皖北地市山水相连,语言文化相通。”韦银好称赞宿州非遗文化之盛。

演出结束,两少年收获持续掌声。阜阳市文化馆负责人走到台下,表示祝贺。

系列展演盛宴,大咖纷至沓来。17日晚的这场演出,仅是伏羊节期间宿州戏曲、非遗展演的一环。

本轮展演由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皖北六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演出自7月14日开场,为期长达一周,至7月20日结束,每场特邀知名非遗艺术家,现场献艺,表演涵盖戏曲、舞蹈、杂技等多种形式。

7月17日晚,为皖北六市非遗展演;7月18日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特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赶赴宿州云集演出;7月20日晚,韩再芬领衔安庆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团队,在宿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表演经典黄梅戏《女驸马》。

精彩演出,连开数场。市民广泛参与,将系列展演推向高潮。

皖北六市展民风

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简称,它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望山东。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处在南下北上的战略要地。

皖北六市为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此6座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即淮河文化。

皖北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孕育出老子、庄子等先哲,以及“三曹父子”、“竹林七贤”等文学艺术的巨擘。

皖北地区发生过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等多次著名战役,这些战役改变了中国命运。战争给淮北平原留下沧桑印记,也留下丰厚的文化遗迹,滋养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塑造着这个地区的人文精神和朴实、豪爽、侠义的民风。

这一民风文化,着重体现在戏曲和歌舞上,并通过演员的唱词和身段,艺术表现。

皖北地区代表性的戏曲、歌舞有泗州戏、坠子戏、蚌埠花鼓灯、推剧、亳州梆剧、淮北花鼓戏、渔鼓道情、四平调等。其中,泗州戏、坠子戏等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富的民俗,催生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皖北六市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积极探索。

7月17日晚,皖北六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为宿州市民送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花鼓灯舞蹈淮河锣鼓《小花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河民歌《摘石榴》、国家级非遗项目砀山唢呐《百鸟朝凤》等13个国家、省、市级非遗文化节目。

一个个精彩节目,充斥着浓郁的皖北风情。

从五河民歌到花鼓灯

“听说你挨骂我心难受,妹妹挨打如割我的肉。”来自蚌埠市的曹春波联合搭档梁晓静,登台献唱五河民歌《摘石榴》。民歌小调,男女对唱,婉转动听。

曹春波和梁晓静合作多年,经两人演绎,民歌曲调欢快、明畅、大方。

“《摘石榴》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曹春波多次来到宿州,他感到宿州城市变化之大,非遗文化具备鲜活的生命力。曹春波介绍,五河民歌是流传于蚌埠市五河县及周边地区的民歌形式,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五河民歌可上溯至明代,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发展,涌现出马留柱、曹新云、张红曼、薛胜友等民歌手,创作出《摘石榴》《打菜苔》《四季颂淮北》等优秀节目。

五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类型主要分为劳动号子、秧歌、小调三类。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为表演唱和白口,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唱多种方式。

在皖北六市非遗展演现场,淮南花鼓灯团队共30人演出,他们提前候场,排练大花场舞蹈,确保演出万无一失。“这次,我们带来节目名叫《美好皖北舞起来》,也是近年来淮南花鼓的代表作品。”团队领队单磊说,花鼓灯的舞蹈包括“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三部分。“大花场”是大型的集体情绪舞,极具舞台感染力。舞台上,男演员腰系鼓架子,女演员手拿扇子,相互配合,完成高质量舞蹈动作。

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阜阳和蚌埠的花鼓灯演出,同样大获成功。蚌埠市文化馆选送花鼓灯舞蹈《俏兰花》,此节目为六人小型舞,舞者伴随音乐,步伐欢快有力。“我们演员整体年龄较大,但舞台上很有活力。”舞者杨孟君现年63岁,她被观众的热情感染。

从五河民歌到花鼓灯,从曲艺到乐器弹奏,皖北民间非遗大放异彩。

本土艺术全新演绎

近年来,在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关心支持下,宿州推动非遗立法,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扎实做好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人培养工作。

目前,宿州拥有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32项、市级90项、县级885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分别是泗州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埇桥马戏、淮北梆子戏、砀山唢呐、萧县渔鼓道情、灵璧菠林喇叭、砀山四平调。现有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级57人、市级18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682人。

这批传承人业务精通,传承有序,已成为传承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骨干力量。

“八戒、沙僧,两位师弟看管好行李马匹,待俺老孙前往山中捉妖!”锣鼓一敲,秦得华将市级非遗项目、泗县皮影戏《古韵皮影》搬上大舞台。他与副手合作,共同演绎《西游记》故事片段。秦得华双手灵活,操控皮影道具。在他手下,“孙悟空”连翻滚数个跟斗,智斗蛇精。

秦得华唱腔嘹亮,运用口技,模仿蛇发出的声响,赢得台下观众一片叫好。“皮影戏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演出者不仅要有体力,更要有大段台词的记忆力。”秦得华现年69岁,仍活跃在舞台一线。可喜的是,秦得华的孙子秦子健喜爱传统艺术,已系统学习皮影,并登台演出。

如今,泗县秦氏皮影戏已传数代,其影人制作雕刻精细、着色鲜艳,造型生动大方。表演艺人技法娴熟,游刃有余。题材上主要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并加以全新演绎。

“吹奏唢呐,需要很强的力气。请闫华老师留步,为台下观众展示一段。”国家级非遗项目、砀山唢呐团队吹奏完《百鸟朝凤》,乐队主奏闫华现场互动,吹奏唢呐长音,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砀山唢呐的形成、沿革、提高始终影响带动着皖北周边的艺术发展。经过十几代的传承,砀山唢呐艺人对中原唢呐结构大胆改革,形成细腻而粗犷的艺术风格。

古老的艺术,经过全新演绎,走进市民舞台,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泗州戏、坠子戏、淮北梆子戏戏曲联唱中,皖北六市非遗展演落下帷幕。高亢有力的唱腔,唱出宿州之美,也唱出非遗的全新理解与自信。

新闻推荐

救助站做好炎热天气救助管理

本报讯盛夏时分,为全面做好炎热天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砀山县救助管理站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流浪乞讨或突发临时困难等人员...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非遗盛宴汇宿州 文/记者 俞鑫 欧雪 图/记者 董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