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
不喜欢柿子。经过市场,烟台苹果,砀山梨,个大腰圆,趾高气扬地站在箩筐里,光鲜亮丽。红的,黄的,秋色粉墨登场,唾手可得,果香四溢。而柿子,慢慢腾腾地,稀稀疏疏地,在枝头上摇曳。
儿时贪吃调皮,偷瓜,摘枣,掏鸟窝,常常搅得乡村不宁。父母耕于田,而我长于树。瞧见邻院柿黄,以为美食,偷得三两个,如获至宝地藏在牛屋里。夜深人静,方才蹑手蹑脚地摸食。谁知,一口下去,唇舌遭殃,上下打卷,自饮苦涩,难以自拔。于是,边抱怨边把柿子还了回去,柿完璧归赵。
邻妇见状,一半心疼,一半怨,出口成脏。父亲自知小儿顽皮,回头盘问,我做贼心虚,低头不语。父忙给邻居赔不是,而邻妇向来得理不饶人,大有揪贼送官之势。父命我跪地求饶,又捶胸顿足地保证,以后再不“败坏”人家。那个黄昏,我胆战心惊,以为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谁知,父亲这次出奇地宽容,顾自吧嗒吧嗒地吞吐着烟圈。
次年春,父亲买来两棵树苗,宅前栽枣宅后种柿,为我解馋。同时,提着棒槌告诫我:“想吃,自己种,自己买,饿死不偷人。”“好好读书,人才能活得有精神。”
从那以后,我不敢再造次,抚平书本,工工整整写作业。父亲精心疏枝、浇水、捉虫,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树金黄不约而至。母亲总能变出花样来,用温水泡,混在苹果堆里,驱走柿的生涩,甜美了我和妹妹的童年。
考入大学,父亲的欢喜像门前的柿花,密密麻麻,清香四溢。我好好读书,他倒活得更有精神了。整个暑假,他东一户,西一家地忙着找钱,还要赶集换件新衣服送我。母亲不识字,望着录取通知书上的那穗穗金黄,会心一笑:“怎么看,都像宅后丰收的柿子呢!”那一刻,我如梦初醒,原来农民父亲的诗经里不只背会了农事,还藏着:“种枣得枣(早),种柿得柿(士)”呢!
工作在南方,家就安在南方。接父母来住,他们总抱怨:“城里太憋屈,比不了乡下敞亮;土里刨食的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离不开土地。”人的一生,也许都这样,父母赶着儿女奔向远方;而殊不知,父母那里,竟成了儿女们一直想抵达的远方。
中秋回家,家愈近时心愈急,回家的路远到永远。近了,大柿树下,一对人影,在狂野的秋风里踉踉跄跄。更近了,看见弓背的母亲搀着失明的父亲,在扑簌的落叶间张望。到家了,一声“爸妈”,一声“爷爷!奶奶!”,顿时,一家人相拥而立,话绵语长。
凝望间,秋风起,一树枣红颗颗落,一树叶落柿儿黄,仅有三三两两的麻雀肯来光顾。我蓦地发现,我在故乡的枣柿里长大,竟不及麻雀,忘却了回家的时节。父母种枣种柿种庄稼,最后把自己也种老了,一如一树的金黄,在等着搀扶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砀山县卫计委扎实开展计生特扶宣传服务,为计生特扶民生工程的实施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该委组织镇村干部、卫计专干就计生特扶民生政策进行培训交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播...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