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46岁的砀山县东关小学教师袁素静,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着患病在床的公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心赞歌,用爱心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06年夏天,公公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发病时连大小便也难以自控。由于丈夫工作忙,婆婆年老体弱,还有多年的腰腿病,因此,刚把孩子送进大学的袁素静又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照顾公公的重担。为不耽误本职工作,袁素静天天忙得脚不着地,一下班就急匆匆奔回家,做饭、送饭,替换在医院陪护的丈夫。白天事多时间紧,她就利用夜间为公公打白丸子、熬鱼汤、炖排骨……尽量做到公公爱吃而且营养搭配合理。说是吃饭,其实就像对待孩子那样劝着,哄着,一勺一勺喂下去。公公装了一口假牙,每次饭后,袁素静小心翼翼地把假牙卸下来,刷干净,再泡在清水里。由于服药原因时常会导致病人便秘,或者拉肚子。不知有多少次,弄得衣服被褥到处都是,袁素静不嫌弃不埋怨,一边和声安慰公公,一边仔细清理,然后开窗通风,不留一丝异味。为了帮公公恢复记忆增强体质,袁素静陪着公公看电视,搀扶公公下地活动,有时还手把手教公公写字……就连医护人员都感动地说:“原来她是病人的儿媳妇,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啊﹗”
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袁素静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自己的老母亲也病重入院了。袁素静分身无术,只能利用双休日去伺候母亲。然而,母亲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就离开了人世,安葬好母亲,她忍着悲痛又回到了公公的病床边。2010年10月,公公又突发脑梗塞栽倒在地,从学校赶到医院的袁素静看到满脸是血,裤子尿湿的公公,不由地流下了心庝的泪水。根据需要,公公转院徐州治疗,而忧虑忡忡的婆婆偏偏这个时候又摔裂了股骨,整整卧床两个月,袁素静只好在家为婆婆端吃端喝,照料她的饮食起居。
在单位里,同事们看到袁素静疲惫又憔悴的模样,都劝她多休息,同时由衷地为她送去赞叹,而她却说:“没什么呀,作为儿媳妇,这都是我必须做的。”6年过去了,袁素静始终如一,依然在家、医院和学校的路上不停地奔走穿梭。一直始终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袁素静,从未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而且把教导主任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由于吃苦耐劳,工作出色,她曾多次荣获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付子峰
新闻推荐
43岁的尹素侠,是砀山县信用联社职工,凡是熟悉她的人都夸她是孝媳妇、是贤妻、是良母,20多年来,她精心侍候半身不遂的婆婆和年迈的公公,服侍患有抑郁症的丈夫,养育年幼的儿子。面对赞扬,她只是淡淡地...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