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地承包给合作社,咱外出务工也放心了!”2月14日,在砀山县关帝庙镇刷集村村部内,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与返乡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刚刚签字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段会林如是说。
一旁的刷集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晴告诉记者:“只要能见到效益,群众就愿意跟着干,你看,趁着返乡过年,大家入社的积极性都很高。”
刷集村位于砀山大沙河南岸,大部分耕地属砂质土壤,肥力较差。加之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粮食产量较低。实行规模种植、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村“两委”的工作重心。
“今年县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暂行办法\’,提出支持土地流转,对当年新增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按每亩200元予以补助,让俺们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据刷集村村委会主任仝井伦说,村“两委”随后便组织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去年下半年起,按照“土地入股、盈利分红”的原则,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440亩,涉及农户367户。
“你看,合作社确保俺每年每亩700斤小麦的收益,超出部分按照土地入股面积进行分红,合作社只留3%维持正常运转,其余全部按照股份分给群众。”当天,段会林指着土地流转合同上的条款让记者看,眼中充满了喜悦。
据介绍,对于流转后的土地,合作社邀请了县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实施统一购种、购肥、机播、田管,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确保粮食的产量与品质。“由于采用精播机播种,从此前的每亩播种40至50斤种子,降低到目前的22斤。光种子这一项,去年秋种,合作社就节省了近2万斤。”李玉晴介绍说。
话刚说完,李玉晴就拉着记者来到合作社的田地里查看苗情,只见绿油油的小麦分布均匀,长势喜人。李玉晴告诉记者:“今年天气很好,加上后期田管措施得力,预计亩产能够达千斤以上。”
“通过土地流转,使乡亲们可以腾出手来,安心在外务工。同时,咱村有种植的传统,下一步,我们将把在家的老百姓集中起来,搞规模种植,效益将比种小麦还好呢。”仝井伦说。 黄伟 陈成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22日上午,在砀山县薛楼板材加工园建筑工地上,彩旗招展,鞭炮齐鸣,礼花绽放,一片欢腾。11时38分,郑徐高铁客运专线砀山段芒砀山特大桥第一根桩开钻,标志着...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