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十刚出头,一米七的个头,脸庞黝黑,戴副眼镜,文质彬彬,可为村民办起好事来,却雷厉风行、尽心尽力。村民都说:“他这样的好干部,多派几个来,我们老百姓也喜欢。”他,就是砀山县关帝庙镇黄屯村第一书记、下派干部郭华。
去年4月底,在组织的安排下,郭华从市房管局下派到了黄屯村任第一书记。
从机关到农村,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工作“角色”的转换。村书记李邦俭告诉记者说,郭华书记来村里不久,就自掏腰包买了一辆自行车,早晨早起来,中午不休息,骑着车子走庄串户了解村里的情况,询问村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看法,还经常骑车到田间地头帮村民干活,所以大家都说他是个没有一点架子的干部。“我和郭华书记年龄也差不多大,也能说到一起去,他为人又实在,所以我们俩在一起工作,配合得非常默契。”说起郭华得好,李邦俭赞不绝口。
“郭书记来村里时间不长,可为村里和群众办了不少好事。用上级给他的下派资金,为村里修了1公里多长的沙石路,在村里建了试验性的3个蔬菜大棚,还给村幼儿园的孩子买了不少的学习用品和玩具。这人干事情从来都不玩虚的。”在村文书李东慧的眼中,他们的郭书记是个实干家。
黄屯村的留守儿童有80多名。如何能让孩子父母安心在外打工,又不耽误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上任两周多时,郭华就在村委会上提出了建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想法。他的话音刚落,村干部就一齐鼓掌。村里腾出了一大间房子,他又跑到自己单位争取来3万块钱。就这样,“黄屯村留守儿童阳光家园”建成了。
说起郭华,71岁的黄志民老汉动情地说:“这人太好了,经常看他骑车在村里,遇到人就下来聊一会,问家里有什么困难,种什么收入高。我们的主要收入是西瓜,往年都是二道贩子来收。去年就不一样,他为了让大家能多卖几个钱,组织村里4个中介人,直接到地头收,以质论价,公平买卖。这样的干部我们能不说他好吗。” 齐斌 本报记者 杨夫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6日-11日,砀山县连续出现“倒春寒”,19日又出现雨夹雪天气,20日晚出现霜冻,持续的低温霜冻,使该县水果遭受严重冻害,损失惨重。据该县农委调查,此次低温...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