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砀山县中许村通过招投标,将美好乡村建设前期工作整村包给北京一家开发公司,政府部门给它的优惠政策是该公司为国家每整理一亩耕地可获约1万元盈利,目前砀山县6个村庄采取这项举措,美好乡村建设进展迅速。泗县王集村则将美好乡村建设的部分事务交给当地合作社,合作社购买大型工程机械,一边规模流转农民土地,一边大量吸纳失地农民作为建筑工人,带领他们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使他们在自己的新家园门口实现就业,每人年增收3万元左右。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合作社一并解决了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问题,省心省力;对于喜迁新居的村民来说,合作社施工价格低,且施工人员来自本村,建设质量有保证;对于合作社来说,从美好乡村建设中分得一杯羹,壮大了自身实力,促进了社员增收。
美好乡村建设涉及土地整理和置换,最繁琐的事务莫过于量地和分地,许多村干部将此视为畏途。宿州市一些合作社在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的同时,配合村干部进行量地和分地工作,采取召集村民代表共同丈量和登记造册等方式,顺利完成这一任务。
“美好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适当引导合作社分担一部分工作,并开出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就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做规划、思发展、谋提升。”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有关人士说。
资金有缺口,合力渡难关
“后发地区建设美好乡村,有时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社会力量往往可以成为‘及时雨\’。”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主任杨维志说。
记者在宿州市了解到,一些乡村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支持,实力不断壮大,主动“反哺”美好乡村建设。埇桥区光明村近年来建设村级活动场所,资金缺口达60万元,村里一家面粉公司主动填上了这一“缺口”,并表示不需偿还。二铺村过去多为土路和沙石路,苦于无钱改善环境,该村一家建筑安装公司垫资800万元为村里修路装灯搞绿化,还出资送村干部去外省名村“取经”。“多年来,公司借助村里的农副产品和人力资源获得了利润,美好乡村建设现在有需要,我们进行一定回报是应该的。”两家公司负责人异口同声。
为激发更多能人大户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一些乡镇创新思路,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有的村庄出让道路、桥梁、广场的冠名权,吸引了不少能人大户纷纷捐资、认建。今年,宿州市还计划开展“百企进百村,共建美好乡村”活动,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美好乡村示范村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帮助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益服务设施等。
“多个源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渠道出水。”宿州市已呈现各类资本支援美好乡村建设的火热局面,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产业优先的思路。 “美好乡村要想可持续、有后劲,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强有力的产业作支撑。”宿州市美好乡村办公室主任杨维志说。近年来,宿州市一些村庄推出3年免税等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壮大了村级企业。如埇桥区光明村现有电子厂、皮件厂和数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形成‘大合唱\’氛围,而科学引入社会力量恰是走群众路线的题中之意,正所谓‘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杨维志说。
(原载6月20日安徽日报B1版)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近年来,砀山县进一步创新思路、优化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2012年度...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