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砀山县最南部的一个村庄,但并不是想象中的偏僻小村庄。这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流水清澈见底。往来村民着装时尚,神采奕奕。明明是乡村,可走进这里,你就觉得走进了城里花园式的小区。乡村的风情,城市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令十里八乡人羡慕的薛楼中心村。
薛楼中心村位于砀山城南,是薛楼板材加工园区管委会所在地。目前,该村常住人口2416人,耕地面积3840亩,下辖6个自然村和一个国营苗圃场。该村主导产业有板材加工、木质工艺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7500元。在这个村,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是日新月异的改变。
产业的支撑夯实了发展的基础。板材加工是薛楼板材加工园的主导产业,该村在发展板材加工中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林木加工工业规模。目前,薛楼板材加工园区聚集了中林木业、佳华木业和云清木业等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几十家小型板材加工厂。该村村书记薛德忠介绍道:“我们村的土地流转率已达到90%,并组建了合作社,把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出解放出来,有力促进了板材加工业的发展。”据了解,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土地流转,该村成立了神农、源旺等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3000余亩速生丰产林规模经营,既营造了平原林海的生态效果,又为板材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
随着村里板材产业的不断发展,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这也为薛楼村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发展服务业的巨大商机。薛德忠高兴地告诉记者:“来我们村打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我们就鼓励村民创业,积极为广大外来职工提供住房出租、购物餐饮等服务。这样,村民们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为提高村民收入,薛楼村板材工业园还积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该村通过引导、鼓励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目前,薛楼村劳动力非农比重已达82.3%。
村民富裕为美好乡村建设注足了底气。村里有了企业,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村民的住房条件也随之不断改善。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薛楼村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科学规划了薛楼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导农民到中心村集中建房居住,解决村民居住分散、占地过多等问题。现在,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单元楼几乎成为了薛楼村的标志性建筑。在薛楼中心村规划建成的龙腾花园、水岸春城、神湖小区、富民小区以及和谐家园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安置居民700余户。在村民薛康住的三层楼里,记者看到除了一楼用作车库和仓库外,二楼和三楼均用来居住。薛康说:“以前在老房子里,因为房间少、环境差,来亲戚了还要担心晚上怎么住的问题。现在好了,新房里卫生间、自来水、宽带,样样都有。今年夏天,我又添置了一台立柜空调,现在邀请亲戚来家做客的底气更足了!”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薛楼村是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在采访中,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树阴下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摇着蒲扇聊着家常。整个村子宁静和谐,散发着乡村特有的气息。这里的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更高更远的追求,在物质条件丰富后,他们更注重精神追求,现在他们比的是哪一家的孩子读得大学更好,哪一家对老人更为孝敬,哪一家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村书记薛德忠说:“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引导村民怎样去赚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有钱了做什么,怎样去生活。”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在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宿州市1-7月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一些关键数据领先全省,给完成全年任务带来足够的信心。但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主导产品市场需求...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