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砀山新闻 > 正文

在花果飘香的田野上

来源:拂晓报 2016-10-25 21:22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1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形式主义和半拉子工程,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全省超平均,皖北保先进”的预期目标。

真重视、强调度使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突飞猛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意愿,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加强调度,真抓实干,破解难题,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行月督查、月观摩、月调度,并把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实行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评比,高效推进。目前,宿州市共组织6次观摩调度会和6次针对各县区和市直单位的专项督查,有力有效有序地推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大宣传、浓氛围为宿州市推进美好乡村营造了良好环境。宿州市注重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以浓厚的社会氛围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踊跃投身于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去。通过拂晓报、宿州电视台、市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设美好乡村建设专栏专题,高频次发表美好乡村建设文件系列解读和社论。开通美好乡村建设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美好乡村采风活动,创作并演出了一大批诗歌、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身边的村展示美好乡村的建设成就,真实反映了宿州市基层干部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精神面貌,群众看得懂,听得进,乐意看,喜欢听。

坚持规划引领,做到统筹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吸纳城镇化、工业化的成功理念,以规划引领,以统筹推进,广阔天地大作为,喜看旧貌换新颜。

美好乡村建设作为综合的系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农村发展繁荣。市委副书记、市长史翔要求,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与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统筹城乡相结合,在统筹中加速推进,在统筹中融合发展。

无序建设是中国农村普遍现象,“脏乱差”似乎就是皖北农村面貌的代名词。怎样甩掉落后的村容村貌?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宿州市积极吸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成功理念,以规划引领发展,从源头上着力改变村庄布局混乱的现状。围绕中心村布点、村庄建设、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内容,按照“政府指导、专家编制、群众参与、市县评审”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实施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化和产业发展规划,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设计的房屋。2013年,宿州市砀山县后岳和白腊园两个中心村的建设规划被评为全省优秀规划。

砀山县中许中心村是安徽省136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回族群众占人口总数的90%。主要产业以牛羊养殖、棉毛加工和皮革加工为主。在村庄规划中坚持科学规划,以有利于生产生活和长远发展为前提,规划了居民集中居住区、专业养殖和特色工业园区。举目望去,是一排排整齐划一、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两层连排别墅,高标准硬化的宽阔水泥马路,特色有序的垃圾桶,整齐划一的路灯,让人感觉像是走在边疆的风情小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俺们村通过科学规划,一改原来破旧落后的村容村貌。原先俺们村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养牛羊,到了夏天,院子里到处是牛羊粪便,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环境脏乱差。现在好了,养殖区和居住区合理分开,家畜圈起来,水泥路铺进村,自来水引进户……美好乡村建设,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该村养殖大户许景利喜笑颜开地说。

宿州市把现代农业作为美好乡村重要的产业支撑,把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与美好乡村同部署、同调度、同考核、同奖惩。充分利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结合机制,找准工作结合好点,实现美好乡村建设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灵璧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40万元,在大庙乡、虞姬乡等美好乡村示范村流转土地660亩,建设7个产业扶贫示范园区,500户入园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好乡村,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把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整合项目资金,盘活城乡资源。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大力整合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工作结合、部门联合、项目整合、合力推进”的推进机制。

今年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已在点上开花,形成线的串联,必将在面上展开。市委副书记张冬云指出,美好乡村建设要按照顺民意、保基础、上必需、壮产业、育新风、再提高的总体思路,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有效盘活城乡资源要素,根据乡村特色和群众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需资金,钱从哪里来?据介绍,今年省财政给予宿州市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9009万元,市、县(区)两级财政共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1.5亿元,并将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和先导作用。另外,积极创新机制,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依据“项目跟着示范村走”和“能整尽整”的原则,按照“每个重点示范中心村整合项目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的刚性要求,“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目前全市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8.26亿元,平均每个中心村达2295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整合计划。市及各县区通过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以土地整治为抓手,盘活城乡资源,积极探索破解“瓶颈”,为美好乡村提供牢固保障。盘活土地资源,实施“人地挂钩”试点工作。人地挂钩既是解决宿州市建设用地难题的“金钥匙”,也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桥梁”,同时还为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今年4月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埇桥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人地挂钩试点工作,这是宿州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后,享受的又一项特殊政策。“人地挂钩”是指“人往城转,地随人走,钱从地出”。在工作中,埇桥区通过统筹兼顾,着眼民生,着眼可持续,着眼节约,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规划,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试点范围内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了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土地流转计划和试点项目资金筹集等措施。现已完成试点区域内秦圩、付湖2个村庄房屋拆迁的实地丈量,总面积为42.5万平米,实施拆迁后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72亩。

另外,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寻求企业合作,建设美好园。砀山县中许中心村全村4300人,居住占地达1212.67亩,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中许中心村“两委”算了一笔账:如果建设集中居住区,按每户占地0.33亩计算,用不到300亩土地即可全部安置,加上公共服务设施占地,也不过350亩,可复耕土地800多亩。为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群众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政策,完成复耕并经省国土厅验收的土地,县政府每亩指标给予13万元的补贴。按照规划,中许中心村集中建设住房600套,预计可实现复耕土地约880亩,售出指标款约为1.144亿元。通过招标,由北京双兴公司投资实施土地复耕及美好乡村建设,中标价为每亩10.97万元。政府指标价、招标价的差额每亩2万多元,又可拿来投入到美好乡村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或给予农民购房补贴,这样就基本解决了美好乡村建设先期资金投入问题。

为激发更多能人大户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一些乡镇创新思路,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有的村庄出让道路、桥梁、广场的冠名权,吸引了不少能人大户纷纷捐资、认建。今年,宿州市还开展“百企进百村,共建美好乡村”活动,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美好乡村示范村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帮助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益服务设施等。

整治农村环境,培育壮大产业。美好乡村建设突出环境整治与产业提升,同步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村美民富”的良好局面。

建设美好乡村,环境是形象,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副市长李朝晖提出,美好乡村建设要更加注重基础建设、更加注重环境整治、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更加注重规划完善、更加注重实际成效。

宜居、宜业,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宿州市的环境整治,从群众身边的小处做起,从村民的日常生活做起,以“三清”、“四修”、“五化”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做到村容整洁;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做到环境清新。修路、改水、建公厕,着眼群众期盼,集中解决问题;建新房移民,拆除破旧栏舍,兴建垃圾中转处、垃圾焚烧炉,聘请保洁员;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太阳能热水器;见缝插绿,美化绿化村容村貌……使得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新村庄,犹如多姿多彩的明珠,星罗棋布在美丽的皖北大地上。砀山县中许中心村的旧貌变新颜并不是个例,而是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中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优化村民生活生产环境的一个缩影。合理规划,产业区与居住区分开,清垃圾、河道整治、房屋改造、公厕改建,垃圾集中运收处理等有力措施,使人们记忆里“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而硬化、美化村内道路、兴建文化休闲广场等工作,给整洁卫生的村庄又添了一份“美丽”,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优美的环境也让村民的环卫意识不断提高,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优美环境,村民们倍加懂得珍惜。

产业的培育壮大,要体现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宿州市通过开展“酵母工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市财政安排360万元“酵母工程”专项资金,在18个重点示范中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按照“财政投入建棚,大户租赁经营,租金归村使用”的思路,培育主导特色产业,预计每村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将有效解决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费用。

加大土地流转规模,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速度,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发挥土地集约化效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萧县费村自2008年以来,先后流转集体土地350亩,种植大棚蔬菜,村集体经济收入2012年突破200万元。

打造特色产业带,增加农民收入。在36个重点示范中心村中选择25个进行集中打造。发展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打造砀山和萧县水果、蔬菜产业带,灵璧优质小麦、棉花制种、花生、肉牛养殖产业带,泗县水产养殖、脱毒山芋产业带,埇桥区瓜果、蔬菜、符离烧鸡加工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一村一品”已经成为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药闫村成为宿州市乃至皖北地区有名的“粉丝村”,全村共有粉丝加工企业108家,几乎是“家家围着粉丝转”。药闫村村支书史会军告诉记者:“粉丝加工是我们村的传统手工业,以前都是手工,现在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我们还注册成立了药闫富民粉丝专业合作社和药闫粉丝加工协会,年加工淀粉原料超亿斤,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万元。”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该村积极引导村内的108家粉丝加工企业抱团发展,在宿马产业园区打造建设了现代粉丝加工产业园;积极与知名企业联姻。目前,药闫粉丝加工协会已与金龙鱼集团皖北总代理形成了“加工”与“销售”的联姻。

在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宿州市牢牢抓住了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整治让群众立竿见影地感受到美好乡村的实际成效;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农民所接受的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精心培植,通过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形成“村美民富产业强”的良好局面。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勇于创新,抓对接、抓包扶、抓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抓对接,互助发展。坚持城乡对接,积极开展市直单位与36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结对共建,建立联合党委,由市直单位向结对村选派党组“第一书记”,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扶。坚持村企对接,按照政府牵线、村企对接、合作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3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村结对共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对工作开展较好的龙头企业给予较为丰富的优惠政策。宿州雪鸽面粉有限公司位于埇桥区光明村内,现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光明村美好乡村建设以来,雪鸽面粉有限公司累计无偿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助推了美好乡村建设。坚持园区与中心村对接。作为远近闻名的板材产业专业村,砀山县薛楼中心村因地制宜地与园区对接,由工业园区提供启动资金,帮助中心村土地整理,中心村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供应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优先录用结对中心村的务工人员。据介绍,目前薛楼村土地流转率已超过90%。该村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土地流转,推进了3000余亩速生丰产林规模经营,为村内板材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材料,有力地促进了薛楼板材加工园区的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该村支部书记薛德忠高兴地说:“园区发展了,我们村民就在家门口上了班。来园区打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给村庄的服务业带来巨大商机。我们鼓励村民创业,积极为广大外来职工提供住房出租、购物餐饮等服务。这样,村民们既有了就业岗位,而且收入也不断提高。”目前,薛楼村劳动力非农比重已达80%以上。园区与中心村对接共建,既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缺地”、“缺人”的问题,又解决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缺钱”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往哪儿转”的社会问题。

抓包扶,帮助发展。向全市36个重点示范中心村派驻帮扶工作组指导、帮扶美好乡村建设。包扶工作组吃住在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谋发展大计;市县每月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各自包扶工作开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抓管理,创新发展。36个重点示范中心村均建立为民服务大厅,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健全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设社会风尚培育机制。开展环境整治,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建立财政补助、市场运作、村民自建自管等长效机制。改革用人机制,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泗县开展“党员干部一带三、美好乡村路子宽”活动,每1名党员干部帮扶3个农户,至少为群众办三件实事,解决3个困难。泗县王集村83名党员、干部分别与250多个农户结对子,已解决实际问题560多件。

弘扬乡土文化,倡导文明乡风。美好乡村建设为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农家书屋、休闲健身场所,调解室、综治室、警务室、医疗诊所、卫生室、计生服务站等同步高标准建立。美好乡村成了农村党建、文化、科教、卫生、体育、计生、商贸、治安等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新平台,丰富了农民物质文化需求。

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黄树秦村文化休闲广场,这里不但有完善的健身器材,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广场内花木葳蕤、枝叶扶疏,凉亭、长廊点缀其中,一条清澈的小河临园而过,无论是在清晨、午后,或是夜幕降临时,附近的村民都会来到这里,休闲散步或健身运动。再走进萧县费村的农家书屋,来这里看书读报的村民络绎不绝,《农民致富》、《小康生活》等书刊杂志最让农民流连,农民在家门口就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信息;在村百米长廊内,不少村民已经在象棋桌上拼杀了好多个回合……

“以前,村民除了看电视、串门聊天、打打麻将外,就没有其它娱乐了。现在不仅可以去广场健身,去图书室看书看报,还可以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日子过得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咱老头子算是赶上了好时代!” 该村85岁高龄的李孝仁老人谈起现在的生活,就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仿佛返老还童了一般。

市委副秘书长、市美好办主任杨维志表示,美好乡村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富裕农民口袋同时,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了皖北特色文化。一个个农村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文化场所的建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了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文明户”、“好婆媳”、“改陋习、树新风”等文明评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宿州好人”,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正成为广大农民的新时尚,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渐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传统的农耕文明正在发展中变迁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浓浓气息正扑面而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多措并举,合力推进,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的生动画卷正在宿州花果飘香的田野上浓墨重彩地绘就展开……

新闻推荐

聚焦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泗县秦场村寄宿制小学。埇桥区曹村镇桃山村村民在新村广场健身。“天蓝、水碧、村美、人和”具有皖北特色的萧县费村。泗县瓦坊乡阳光社区服务大厅。正在建设中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宿...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花果飘香的田野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