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砀山新闻 > 正文

关于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拂晓报 2014-03-10 20:48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1版)打造一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园区型等美好乡村建设示范专业村。砀山县薛楼村的板材加工、宿马园区药闫村的粉丝加工、埇桥区沟西村的特色蔬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集聚村。

三是因势利导发展农村服务业。中心村的人口扩张集聚,相应带动了农村三产服务业的兴起。适应美好乡村人口规模集聚的发展需要,宿州市积极在示范村中率先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工作,加强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建设,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和服务,让农村居民安全、便利消费。不少的示范村,如宿马园区黄树秦村在美好乡村建成后,村庄的商贸、餐饮行业随之发展壮大起来。

二、贯彻群众路线,建设美好乡村,就要让农民富起来,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一是以主导产业富民。按照政府牵线、村企对接、合作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36个重点示范中心村的资源和产业特点,精心选择3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之结对共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全市36个村可新增耕地1万多亩,对于新增耕地,各村基本上都是采取“分利不分地”的模式,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1万多亩新增耕地按每亩每年1000元流转价格计算,则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宿州市把美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如灵璧县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在虞姬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流转土地600亩,建成300多个蔬菜大棚,吸纳500户贫困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目前这50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近1/3的贫困户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据统计,36个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约一半的村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二以“酵母工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13年,市财政安排360万元“酵母”工程专项资金,在18个重点示范中心村各建设20亩蔬菜大棚,按照“财政投入建棚,大户租赁经营,租金归村使用”的思路,培育主导特色产业,每个重点示范中心村一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有效解决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费用。萧县费村自2008年以来,先后流转集体土地350亩,种植大棚蔬菜,村集体经济收入2013年已突破200万元。

三是扶持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美好乡村示范村率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为示范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服务,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和落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36个示范村新增乡村工业、三产服务业59家,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3000多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

三、贯彻群众路线,建设美好乡村,就要让群众乐起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一是向群众公开,受群众监督。把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管护等关键环节、重大事项和重要工程,向群众公开,听群众意见,请群众监督,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30多个示范村成立了由5—7人组成的美好乡村建设农民理事会,全面参与、协调服务本村美好乡村建设。他们和村两委干部一样,每天早早的就来到建设现场,不计报酬,帮助清理建筑垃圾、丈量土地、监督工程质量、协调群众工作等,为快节奏、高标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是请群众参与,让群众决策。美好乡村建设中,多数群众不同意干的,坚决不干;应该干但群众一时想不通的,就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坚决防止“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充分体现“群众的事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砀山县坚持做到“三公示、四签字”,以细致周到的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绝大多数群众变“要我拆,要我建”为“我要拆,我要建”。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成为了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发挥民力的过程,也是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升能力的过程,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广大乡村干部得到了锤炼。

三是典型示范,激发群众热情。在全省率先开通宿州市美好乡村建设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积极组织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深入美好乡村建设一线采访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如《八张村的笑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农村的变化提振农民精气神,以身边可亲可敬、可学可比的榜样不断激发农民热情,激励群众踊跃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萧县费村2013年党员干部共义务投工投劳600多人次,带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000多人次,节省建设资金40多万元。

四是财政倾斜,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3年,市财政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环境整治专项资金5000万元,各县区财政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依据“项目跟着示范村走”的原则,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市已整合8.26亿元涉农资金,用于2013年度36个示范村建设,平均每村2295万元,重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四、贯彻群众路线,建设美好乡村,就要让农村美起来,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之美,美在生态环境。全市各地坚持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破题,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入手,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着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的宿州版本。环境“脏乱差”一直是皖北农村的痼疾。美好乡村建设之初,宿州市就秉承“小垃圾、大形象,小垃圾、大民生,小垃圾、大治理”的理念,从群众身边的环境整治做起,以“三清”、“四修”、“五化”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容整治活动,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确保农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使示范村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11+5”项目的纷纷建成,美化了环境,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一样的便捷服务。36个示范村通过政府投入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农民再掏一点的方式,按照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添置了环卫设施,建成了36个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已建成20个污水处理厂,其余16个在建。宿马园区美好乡村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物业管理公司,把黄树秦、药闫、东城新村等示范村全部纳入美好物业公司管理,每村专设5名环卫保洁人员,具体负责村庄的垃圾清扫运输等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美好乡村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指数。

农村之美,美在乡风文明。美好的乡村,优美的环境,便捷的公共服务,加快了乡风文明的弘扬和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陆续建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好去处,文化墙、宣传栏等不仅美化了乡村的环境,也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弘扬,“文明户”、“好婆媳”、“改陋习、树新风”等文明评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涌现出彭伟平、柯增华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宿州好人”,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比创业正成为美好乡村的新时尚。萧县许谷堆村和泗县阳光新区农民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建成后,晚上有200多人在广场上跳舞游戏,春节等重大节日,农民还自编自演联欢晚会等。

农村之美,美在管理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对美好乡村建设政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提拔进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单位任职;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有力、成效显著的村支部书记,每县区每年安排1—2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如萧县费村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已分别进入白土镇党政班子。省委书记张宝顺要求在全省推广宿州市这一做法。建立为民服务大厅,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建设社会风尚培育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如泗县开展“党员干部一带三、美好乡村路子宽”活动已经取得群众公认的成效,瓦坊乡83名党员干部分别与王集中心村260户农户结对子,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560多件。萧县费村按照每天每位老人财政投入4元、村集体补助2元、老人再掏2元的标准,在全省率先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村里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埇桥区符离镇大力实施“农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工程,引导村民自我规范、自我管理,逐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宿州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表明,省委、省政府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的重大战略方向正确、群众拥护、成效初显、愿景喜人。只要持之以恒地贯彻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把美好乡村建设打造成“民生工程”、“载体工程”、“品牌工程”、“桥梁工程”。通过美好乡村建设,真正让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新闻推荐

砀山县落实“四保”政策打造惠民计生

本报讯  连日来,砀山县始终把落实“四保”政策作为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打造惠民计生重要举措,真正实现了有病保医、就学保助、生活保质、平等保权,取得显著成效。&n...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关于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