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在赶超发展过程中,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做到既保持持续增长,又确保质量与效益,有效提升了发展质量,增强了发展后劲。2013年以来,该县共完成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11.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7.85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5%。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平衡较快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总体平衡、重点突破、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创新机制,释放内生动力。砀山县立足发展实际,突出创新求进总基调,坚持以持续实施“整体承接、双轮驱动、三区共进、四化同步”作为实现富民强县、赶超发展的总抓手,认真研究重点工作分包奖惩等工作推进机制,严格督察,严格兑现奖惩,以科学的机制保发展、以严格的奖惩增动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基层、在实践中选干部,重用敢担当、敢负责、敢碰硬、敢闯敢干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不断激发全县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积极性。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机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着眼长远,推动持续发展。在工作推进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虑社会需求、承载条件和内在潜力,寻求发展速度、质量、结构、效益间的有机平衡,努力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与之相适应。工业发展,坚持严把门槛,坚决舍弃高耗能、有污染的项目;城镇建设,坚持产域互动,城乡联动,着力推进城市新区、特色商业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粮田作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013年以来,全县共造林8万多亩,整治“双违”建筑8000余平方米,成为全省林业先进县。
惠及民生,实现良性循环。砀山县树立“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发展文体事业,进一步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新区“三馆一场”建设、环城河公园建设等一批群众性活动场所进入扫尾阶段。积极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013年以来,该县新增城镇就业839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27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1%,新建保障性住房1470套、7.6万平方米,完成14个村的扶贫整村推进任务,脱贫8600人。据统计,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5%,居全市榜首;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18%,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更加殷实。 (黄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针对外出育龄妇女去向难掌握、措施难落实、跟踪难管理、服务难到位的实际情况,为提升计生整体水平,砀山县关帝庙镇计生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摸清情况,通过...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