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改进为民服务工作,近日,砀山县探索建立了“13345”工作机制,即一厅式办公、三级管理机构、三大服务平台、四件四制办事程序、五大考核机制,全面提升了社会事务服务水平。
建立“一厅”式办公,优化服务质量。在各镇(园区)全面推进全民公共服务代理制,设立全民公共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涉及民政、信访、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人口计生、惠农经办等民生社会事务。对群众需要亲自办理的事项在全民公共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
建立“三级”服务机构,夯实服务责任。在各镇(园区)所在地建立全民公共服务大厅,在全县167个村(社区 )建立便民公共服务室,聘请了167名民情代理员在镇、村、组建立“三级”服务网络。将群众需代办事项提交村便民服务室或代办员,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工作衔接“零缝隙”、政策解读“零差错”。
建立“三大”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完善信息平台。通过手机信息,及时发布法律法规知识、平安建设和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同时结合平安创建的宣传,印发便民服务联系卡,方便群众及时联系并办理各项事项。二是完善固定平台,对镇(园区)便民公共服务大厅做到规范化运作,在村便民公共服务室推行坐班制及一次性告知制。三是建立移动平台。每月定时定点在偏远的24个村开通便民服务车,逐村开展便民服务。
实行“四件四制”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件四制”管理,即对程序简便、可当场办理的即办件,实行直接办理制。对不能即办的承诺办结时限,即承诺件实行承诺办理制。对需要报请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负责办理制。对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或不符合政策、违反各类发展规划的申办事项,实行否定报备制。
实施“五大”考核机制,提高服务保障。建立督查问效机制、月通报季点评机制、定期研判机制、承诺办结机制等“五大”考核机制,加强跟踪督查和服务保障。
该县“13345”工作机制的推行,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营造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局面,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黄伟)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据了解,春节期间,砀山县为156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专门配备了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瓜菜生产等农业适用型书籍及科技光盘,并全天向群众免费开放。同时,邀请县农委...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