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砀山县围绕果蔬、畜牧、林木、粮食四大主导产业,以两大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三大经营主体,不断开展四项农村改革创新,激发农业生产内生动力,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四大主导产业生产产值完成54.6亿元,加工产值完成10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果蔬加工企业加工产值30.25亿元,畜牧加工企业加工产值7.1亿元,林木加工企业加工产值34.5亿元,粮食加工企业加工产值15.52亿元。
“两大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在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精心打造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今年整合资金8052万元,实施项目8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修建道路76公里,开挖疏浚大沟1条13.6公里、中沟18条26.7公里,配套桥涵752座;新打机电井490眼,老井清淤94眼,新增配套580台(套);路沟护砌22.9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7.25千米,购置生物杀虫灯70台套;完善农民技术培训中心1处,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6200人次;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建成2个国家级标准化果园。在薛楼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薛楼林木产业基地建设,已整合资金1146万元,实施项目5个,基地农业企业达到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认定家庭农场42家,流转土地9400亩,完成招商引资额1.95亿元。
三大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15家,认定家庭农场288家,认证职业农民291人。制定《砀山县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试点建设扶持办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15家。
四项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和土地纠纷调处机构建设,土地流转达到19.06万亩,其中去年流转4.61万亩。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1.9亿元,1-3季度新增8.5亿元。信用联社在薛楼林木产业基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金融诚信企业评选,打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砀山酥梨试验站,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标准化水果产业基地设立梨、桃、苹果三个产业服务中心,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初见成效。以产业为支撑,引导工业进园、农民进厂、村民进镇、经营进店,推进四化同步。薛楼林木产业基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农民进企业务工2000多人;周寨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农贸市场和集中居住区建设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李艳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养分不足而造成的缺养症。”近日,砀山县赵屯镇梅屯村大学生村官、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