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近年来,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形成完整体系,调动了外出人员回乡效力的积极性。同时,宿州市集中清理了一批涉企收费项目,将总体收费标准下降34%;对审批、收费项目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归并的坚决归并,能减免的坚决减免,能下放的坚决下放;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登记条件、出资限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支持民营经济放开手脚;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努力营造 “重商、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为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宿州市及各县区每年都要表彰“返乡创业明星”、“返乡创业先进个人”,树立一批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加之宿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吸引,许多宿州籍商界精英也纷纷到故乡投资兴业。其中有全球医疗器械翘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总裁李西廷、国内自动化标杆企业“深圳达实智能”董事长刘磅等,他们的落户对宿州市经济发展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
筑巢引凤 搭建“孵化”平台
拿土地、建厂房,对许多创业者来说,这是一道难迈的“坎”。然而,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返乡创业人士郑安源没有动一砖一瓦,从江苏拉来机器设备,带上员工就开工了。原来,家乡政府早已建好“孵化”平台。
“创业园里有适合不同行业种类的标准化厂房,创业者可以对号入座,创业之初免费使用,省去了建厂时间。”郑安源说。
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宿州市科学布点,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费或租赁方式提供标准化厂房。农民工回乡投资创办企业,全面享受外地客商同等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宿州市推动民营经济聚点成块、串点成链,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近年来,该市各级财政拿出2.83亿元资金打造“新型乡村工业园”,培育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产业小集群”。据统计,宿州市95个乡镇中,有37个乡镇形成初具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集聚区和创业基地;工业企业110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5户;完成产值339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1096亿元的30%;上缴税金4.23亿元,解决农民工就业76500多人。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宿州市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向现代农业进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前,埇桥区符离镇乡村工业园借助符离集烧鸡美名,重点发展和培育烧鸡系列食品;埇桥区汴河乡村工业园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家具制造、批发、零售及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特色园区;砀山县李庄镇乡村工业园重点发展水果加工配套产业。其中,砀山县的砀城镇和周寨镇、泗县的黄圩镇、灵璧县的尤集镇、埇桥区的符离镇和朱仙庄镇6个乡镇已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
“一些外出人员返乡之初,往往只有技术和热情,缺少启动资金。关键时刻扶一把,他们就不得了。”宿州市政府有关人士说。为创新融资手段,改善融资环境,宿州市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宿州市自行担保小额贷款贴息办法》,将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行担保贷款纳入贴息范畴,拓宽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资金渠道。据统计,宿州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0家,累计为1108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32.12亿元。
技术升级 拉动地方发展
埇桥区符离镇是全国有名的 “烧鸡之乡”,全镇原有作坊式烧鸡厂数百家,大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在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下,一些返乡创业人员开始引进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延长产业链,并逐步建立起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烧鸡之乡”面貌一新。
符离镇农民郑安源,上世纪80年代到苏州市冷鲜批发市场打工,后来自己开办冷鲜加工企业,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冷鲜技术,也掌握了这一行业的市场信息。 2008年,在家乡政府的再三邀请下,郑安源回乡开办肉鸡屠宰加工厂,为当地带来了最新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由于采用高科技全封闭流水线生产,该厂日屠宰量达5万只,而过去全镇所有烧鸡厂一个月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高效率的生产、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家禽养殖户。过去,全镇所有烧鸡厂只能带动500户养殖户,现在仅百汇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可带动周边3000户养殖户。
然而,一些返乡创业人士虽对技术革新比较积极,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故步自封。鉴于此,宿州市在创业人士中掀起“头脑风暴”,例如,分批组织企业负责人外出培训,定期召开企业家交流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接受新的理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不再凡事亲力亲为,而是聘用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纷纷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尝试用电脑软件做市场分析;一些企业开始建设企业文化,组织腰鼓队、篮球队等,丰富员工娱乐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
记者采访皖麦香面业公司总经理蔡士响时,只见他的办公室案头放着 《做人要大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汇编》等书籍,他认真地说:“不学习就要落后,企业负责人一落后,整个企业很快就会消失。”在不断学习中,许多企业老板也提高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全民创业,既要突出群体效应,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更要强化骨干支撑,培植‘巨人\’、打造‘旗舰\’。要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该市将建立完善上下联动、梯度发展的民企联动扶持机制,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民营骨干企业,引导它们树立开放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上市、兼并重组工作,尽快做大做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原载2014年1月23日《安徽日报》A10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砀山县关帝庙镇按照省、市、县人口计生委布置,抓住育龄夫妇集中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抓好人口计生宣传的“黄金时段”,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计生惠民政策的知...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