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遂宁 今日射洪 今日蓬溪 今日大英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今日射洪 > 正文

青堤古镇 巷陌里沉淀的千年岁月

来源:遂宁日报 2021-02-26 05:05   https://www.yybnet.net/

目连寺与刘四娘墓。 铁水火龙。 古树。 石板阶梯。 绿树环绕的雷洞山村。

初春的射洪青堤古镇是静谧、柔和的,平缓的江水,光滑的石块路,古朴的明清建筑……眼前的一切,仿佛让时光慢了下来。

青堤古镇原名“绮川渡”,梁元帝时更名为“清平渡”。隋灭唐兴,皇帝追封目连之母刘氏四娘为“青堤夫人”,从此古镇名才定为“青堤渡”并沿用至今。依山临江的地理优势,让青堤古镇自南北朝时起,便成为了交通畅达、水陆互补的一大重要集镇。这个历史上曾经繁荣兴盛的盐关重镇码头,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仍然具有迷人的魅力。

A繁华古渡曾为川中重要物资集散地

青堤因渡得名。

“前有梓水,后有环山,左有华严寺,右有会缘桥,更与铜鼓、金鳌、自流、龙池诸名山遥遥相映,诚所谓上通三岛之秀气,下达四海之水源,何莫非灵气之发祥而镇由是以成焉。”留存至今的青堤古碑上,详细记述着古镇的山川形胜。这种依山临江的地理优势,让青堤古镇自南北朝时起,便成为了交通畅达、水陆互补的一大重要集镇,有“誉满蜀中青(堤)洋(溪)柳(树),人欢马叫十里声”之说。

岁月变迁,昔日繁华不再。斑驳的木门、陈旧的砖瓦、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小镇的古老和沧桑,所幸的是,古街的传统格局和老建筑都较好地保存了下来。

沿着场镇的街道前行,两旁典型的川北民居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砖木结构、青瓦铺顶,屋与屋之间环环相扣、构思奇巧,像是一件件串起来的精致作品。大多数老屋仍处在居住或使用的状态,保留着前院门店、后院天井和居室的传统风格,两户人家之间仅以木门相隔。

继续往前,还能看到清虚观。因为曾是衙门办公的地方,所以清虚观的建筑布局为衙门专属布局,有公堂、随从房和家眷房,是三进门的大宅院。宅院虽早已荒废,但典型的木质结构至今仍完整保存。

经过古寨门,就是青堤渡口了。这里曾是繁荣兴盛的盐关重镇码头,相传康熙年间曾专门设立了盐税关卡和盐运史衙门,渡口左侧设有炮台,每日午时放三声炮以示威严。所有的船只都要在青堤渡接受检查才能放行,若有不遵命令的船只,立刻就用大炮将船击沉。

另外,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高祖李文熙也曾在青堤做过管理盐场的官吏。

事过境迁,风化的寨门,显旧的老屋,被脚步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成为了后辈人了解历史的证据。那一棵棵遮天的古榕树,那一级级长着青苔蜿蜒而上的古老石梯,还有涪江边岩石上那成百上千个拴船的石孔,都清晰地记录着青堤码头昔日的辉煌。

B目连故里孝文化在此弘扬传承

据载,唐太宗李世民曾敕封两个圣僧,一个是“西天取经”的玄奘,出生于河南偃师县陈河村,俗名陈伟。一个是“幽冥救母”的目连,出生于射洪青堤渡,俗名付萝卜。在佛教典籍中,目连救母的故事流传甚广,感人至深。

在小镇目连寺旁,有一方坚石高垒、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庞大墓冢——“刘氏青堤之墓”。冢前有碑:“唐圣僧目连之母,刘氏青堤之墓”。碑侧有墓联:“一门三代慈善,两朝五受皇封”。额刻:“忠孝善全”。

初唐诗人陈子昂曾为该墓题诗:“百里洪州望无涯,臻及唐初起圣家。目连慈渡镶恻远,刘氏香花玉女华。”

相传,在南北朝时,涪江流经红庙子武显庙山边,青堤只是浒溪河的渡口,名曰绮川渡。渡口两岸住着两家大户——溪东付府和溪西刘府。据《目连传》记载,付萝卜父亲付相生前广结善缘,死后升天。而其妻刘青堤受人怂恿,在付相死后违背付门斋戒清规,大开荤宴。付萝卜得知母亲的所为后,决定以良苦的用心去温劝母亲。于是身背靴子,口衔铁环,伏地求母乘骑,意要母亲回心转意。感到委屈、羞愧和气恼的刘氏四娘暴疾而亡。

付萝卜认为母亲犯了咒神,当即发誓要出家修行。他只身外出寻师访道,到达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安徽九华山,由毗卢尊者剃度出家,赐法号名目连。

目连潜心学法,悟读经书,很快就能讲经说法。修得正果后,目连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母故事。

“尽管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神话的成分,但付家和刘家的历史都有物证,青堤为目连故里是不争的事实。”守候传承目连孝文化的相关人员发现,历史故事中付相和刘青堤捐资修建的“会缘桥”和“积善桥”在青堤尚有残桥,而位于柳树镇境内的“花园寺”,正是刘氏府邸的花园,为纪念刘青堤而取名,沿用至今上千年都未更改。

C魅力非遗展示民间传统文化精髓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催生了青堤丰富的地方文化。

青堤的打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的老作坊至今仍在生火工作,有名的青堤菜刀便来自于此。青堤制刀是遂宁市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清末,成名于民国。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制刀技艺推陈出新、趋于完美,形成了由下料、安钢、打发火、打版子、热平、冷平、整形、起口、淬火、冷作抛光等70余道工序构成,皆为纯手工制作的一大制刀绝技。所产菜刀口薄、背厚、膛空,坚韧锋利钢火深;刀面平正光洁,剔骨宰肉不缺口,切肉断筋不留丝,逐渐成为青堤一大知名品牌,先后获得“中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四川老字号”等诸多殊荣。

长期的制铁生产中,青堤人衍生出了一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水火龙。

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观灯,阖咸燃巨烛如白昼。民间以龙灯、狮子舞剧遍游街市。观者以铁末合火药贮竹筒中,喷烧之共焰,冲出现花形无数,谓之‘放花’。”书中所记的“放花”,正是青堤铁水火花龙早期的表演形态。

夜晚来临时,耍龙的所有人先净身,拜庙点睛,然后下山游龙。

火流星开道,牌坊灯跟进,火龙口吐火焰,通体有草鞋板、油蚱蜢作照明,后有唢呐、锣鼓等垫后,令人为之惊叹。游龙过程中,遇见药铺都要三叩头进屋上香,然后躬身退出,以表示对医者的谢意和敬意。而到一般的人家便是龙头进屋、龙头出屋。

缤纷壮美的火花则是使用特殊的工具将上千摄氏度高温的铁水溶液打向空中形成的,这种铁水溶液是用生铁、稀有金属等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青堤铜铁工艺高超,因此打出的火花也与众不同,它可以控制铁水花的颜色,打得出,散得开。

双龙在钢花中飞舞,再配以豪放激情的打击乐,舞龙者以过人的胆略,清新流畅的舞龙技术,意气风发地在钢花中劲舞,彰显出了青堤铁水花火龙惊险、奇美、气吞山河的气魄。

青堤古镇不仅是川中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青堤已不复昔日之繁华,但其宁静清幽之美景,源远流长之传说,奇绝瑰丽之非遗,依然吸引着不少觅古寻幽的游客。

古村·传说

蓬溪县大石镇雷洞山村

古朴村落里的神奇传说

从遂宁市城区出发,沿国道318线行至船山区河沙镇“十里荷画”景区,再往西1公里就到了蓬溪县大石镇雷洞山村。

清晨的垄亩间,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忙碌耕种,身后是一座座伫立在草木间的瓦房。可以看到,村里以石头和木材为主材料搭建的老建筑都保存得较为完好,不少村民依然居住其间。

这是一个鲜有现代文明痕迹的山村,斑驳的木门、陈旧的砖瓦、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它的古老和沧桑。

五公里之外的大石镇,是多数村民与外界沟通的第一扇大门。村民们种的蔬菜和粮食除了家里吃,还会拿到镇上去售卖,然后换一些生活用品回家,日子过得平静、自足而幸福。

雷洞山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雷洞山,村子的命名便来源于此。沿着小路,踩着潮湿的泥土,颇费些力气才能爬上雷洞山顶峰,所有遐想都止步于眼前的险峰幽谷。由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墙足有三米多高,依山势而盘踞,气势不凡。据了解,山上曾有东、南、北三个石门,如今仅南门尚在。这道镌刻着“百善孝为先”字眼的石门,是如今通向河沙镇秀山村的一个必经路口。

据史载,20世纪30年代,地下党员王子度和刘梦林、李忠连、王绪伦等人,曾在此开展对敌游击战,就地取材,用石头筑起城墙将雷洞寨环围起来。多次进攻都因山寨地势险要而失败的敌军气急败坏,纠集了数百兵力围攻。战斗打了好几天,背着双枪的李忠连翻越城墙时当场牺牲,王绪伦也被敌军抓获后惨遭酷刑,最后王子度带领部队把敌人挡在了石门之外。

强攻不下,敌人决定围而不攻,意在切断游击队的食物补给。哪曾想,即使冬天雷洞寨上依然草木葱翠,红色野果挂满枝头,成了游击队员的天然食物来源。围困近一个月仍不见有任何成效后,敌军只能悻悻而去。

关于雷洞山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末年,在兵部尚书吕大器和遂宁县令任宾臣的带领下,遂宁军民与张献忠在此爆发过一次保卫家园的激烈战斗。

□本版文图王锡刚

新闻推荐

谭晓政赴射洪市、大英县调研检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2月11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谭晓政前往射洪市、大英县,实地调研检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青堤古镇 巷陌里沉淀的千年岁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