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有关单位组织老年人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媒体记者艾君摄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养老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作为慈善之都的遂宁,在养老方面,如何做到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爱老孝老、老有所乐的故事?就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个例
船山试点“爱心厨房”7旬老人5元一餐
9月30日中午时分,船山区镇江寺的尊老·爱心厨房热闹非凡,但和一般餐馆不同的是,爱心厨房的“顾客”,主要是辖区内的老人们。
蒜苗回锅肉、豆干炒肉丝、清炒土豆丝、小炒花菜……吃着“爱心餐”,家住西门的张阿姨脸上笑开了花,直夸党的政策好。
“我75岁了,自己煮饭有点恼火,儿女们都忙着上班,孙儿孙女也在学校读书,没有‘爱心厨房’的时候,午饭要儿女们回来煮,麻烦。现在好了,每顿只要5块钱,便可解决午饭问题,干净、卫生、还实惠。”张阿姨笑着说。
镇江寺的“爱心厨房”,是船山区民政局、镇江寺街道办为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而进行的试点。两荤、两素、一汤外加水果……按照爱心餐标准计算,辖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餐费标准是9元,其中,政府补贴4元,自己只需支付5元。此外,爱心厨房还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爱心厨房’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吃饭。”据“爱心厨房”相关负责人杨辉介绍,除了爱心餐外,在市城区清平街,还设有尊爱·镇江寺养老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主体面积600余平方米,主要为辖区内年满60周岁老人提供个人照顾服务、康复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精神文化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健康讲座服务、体育娱乐服务及旅游服务。”杨辉介绍说,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将致力于做好各类服务工作。
举措
服务多策模式多元让老年生活更美好
“爱心厨房”,只是遂宁市养老特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遂宁市多措并举,全力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政府投入1.6亿元服务资金,培育居家养老服务组织2092个,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6万名,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编制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为老服务志愿队伍、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监管等方式,形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遂宁市已为25万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城市养老“15分钟服务圈”、农村养老“30分钟服务圈”。
与此同时,遂宁市投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3.5亿元,建成覆盖率高、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5个、农村幸福院417个,为老年人提供就餐助餐、个人照护、教育咨询、休闲娱乐、保健康复、心理慰藉、老人维权等多项服务。
养老机构方面,遂宁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12个、民办养老机构3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2个。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机构养老需求。
“遂宁市编制了《“健康遂宁”2035规划》,大力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所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80个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11个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养结合床位超过1600张,组建97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约率达到91.45%,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72.54%。”该负责人说。
故事①
孝媳文树之:让老人体面生活
谈及孝顺,射洪沱牌镇永和社区的人,都会对文树之竖起大拇指。这个普通妇女,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己的公婆,任劳任怨。日前,记者来到了射洪沱牌镇,见到了被社区连续6年评为“孝媳”的文树之。
照顾公婆她置办了26床棉被
“婆婆89岁了,大小便基本上失禁了,屋里味有点重,你别见怪。”瘦弱、干练,这是文树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得知记者来采访,文树之很不好意思地将记者请进了屋。
在文树之家里,记者见到了文树之的婆婆89岁的张治琼,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基本上丧失了行动能力,双腿也发生了变形。
“现在还好点,前几年,更是急死人。”文树之介绍说,十几年前,她的公公婆婆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像个小孩一样,经常到处跑,被派出所的民警送回了7-8次。
“最厉害的一次,跑了三天,急死个人。”文树之回忆说,大约是2014年,吃了晚饭后,她们便伺候着老人入睡,谁知到了半夜,老人居然拉开了卷帘门,跑了。直到第二天一早,她们才发现老人不见了。
“当时全家都在找,也报了警。”文树之说,找了三天,大家都没有发现老人的踪影。后来,一位好心人出门干农活时在一座小桥下发现了老人,并报警,她们才将老人接回了家。
“婆婆的身体还是好,回来后连个感冒都没有,饭都吃了三碗。”文树之笑着说。因为婆婆大小便经常失禁,为此,她们一下子购买了26床棉被,以便随时更换。
孝顺是责任要给后人做榜样
“老人越老越像个小孩。”文树之说,公公还在时,患了老年痴呆症,经常像个小孩一样无理取闹,她们只有慢慢哄着。
“公公走了不久,婆婆也瘫了,跑是不乱跑了,但时时需要人伺候。”文树之说,照顾老人,是个细活儿。之前,老人还能吃点干饭和肉,现在却只能吃点流质食物。为了给婆婆补充营养,她特地买来骨头熬汤,再把肉宰碎了煮给老人吃……
“早上煮点小汤圆鸡蛋,有时候就煮点南瓜,煮烂了还要放点糖,不然她(婆婆)不吃。”文树之说,照顾瘫痪的老人,最麻烦的便是清洁,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每隔一个小时,她们就要给老人清洗身体,不然的话,就会生褥疮。
虽然文树之照顾得仔细,但今年夏天,老人身体还是出现了腐烂。跑了多家医院后,医院都让其准备后事,后来,文树之将老人接了回来,慢慢喂药伺候,结果老人又挺了过来!
“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当记者问到累不累时,文树之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自己这么做,既是尽孝,也是为给后人做个好榜样!
故事②
志愿者张东云:演绎夕阳红
七十古稀,对很多老人来说,应该在家颐养天年,然而在遂宁市有一位老人却用实际行动让他的晚年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
十一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震救灾。来自遂宁时年70岁的志愿者张东云不顾年迈毅然走向抗震救灾的前线,争当志愿者,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
发挥余热七旬老人甘当抗震救灾志愿者
“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在市城区二井沟石油小区,记者见到张东云时,他胸前还佩戴着“中国·四川·红十字志愿者”的挂牌。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当我通过电视看到灾区的惨状和无数国内外志愿者赶赴灾区献爱心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张东云回忆说,虽然当时已经70岁了,但仍身强力壮,希望能为灾区尽微薄之力。
2008年5月25日一大早,张东云来到成都,先后找到了省、市团委和其它有关机构,但均因年事过高被婉拒。
2008年5月28日,不甘心的张东云再次找到了四川省红十字会的领导,表达了要当志愿者的强烈愿望。经不住张东云的再三请求,最终,红十字会领导答应其去成都双流机场救灾物资转运站当志愿者。
奋战330小时他为灾区尽了力
“当时,不分老少的志愿者都在忙碌着,我就立即加入他们当中,搬运一箱箱、一件件的救灾物资,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才休息。”张东云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龄大,但干的活儿却一点也不比其他志愿者少,也不觉得辛苦。“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大爱无疆,看到了无私奉献,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张东云说。
在张东云的收藏中,一张红色的四川省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证分外引人注目,这张服务证记录了张东云在双流机场开展抗震救灾的服务时间:330个小时。
时刻挂念灾区更懂珍惜和感恩
“虽然汶川地震过去了11年,但我每年都要去灾区看看。“张东云告诉记者,11年里,他时时刻刻都挂念着汶川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年的“5·12”前夕,他都会前往汶川,走走看看。
“现在的汶川越来越漂亮了,‘重生’后的城市到处高楼林立,一派繁华。”张东云说,每次去汶川,他都会碰到其他城市的志愿者,大家一见如故,诉说着同样的经历,倾诉着眼前所见的感受和喜悦。
“我们时刻为坚强的当地人民高兴,我们也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张东云说,在经历过汶川地震后,他最大感悟就是要更懂得珍惜和感恩,他也时刻教育晚辈要学会珍惜。面对现在美好生活,他希望再也不要有灾难,所有人都能平安快乐,祖国繁荣富强。
本版采写全媒体记者贺建平
新闻推荐
(刘思言任丽全媒体记者罗明金)近日,县司法局组织人员到成都女子监狱开展了首例“一对一”社会帮教,为射洪籍服刑人员陈某疏...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