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遂宁 今日射洪 今日蓬溪 今日大英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今日射洪 > 正文

18个书香家庭家家有本“阅读经” 遂宁市第四届“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入围故事展播

来源:遂宁日报 2019-09-25 06:27   https://www.yybnet.net/

罗刚锋 李建秀 曾华 王勇 肖姝婷. 孙善武 李蔚 田开鹏 卢平安 杨蓉 罗建业 唐中建 胡可慧 廖福良 刘永康 谭清友 温玉霞 张倩编者按

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遂宁,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全民阅读参与性、互动性、积极性,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图书馆组织开展的遂宁市第四届“书香家庭、全民阅读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于日前启动。

评选活动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市范围内申报的书香家庭、全民阅读示范单位进行了客观、公正、细致地评选,初评出18个书香家庭和20个全民阅读示范单位。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本报记者走进这些书香家庭和全民阅读示范单位,探访他们的阅读故事。今天,本报将他们的故事进行集中展播,读者可在故事展播中品读他们的阅读经历,并为你喜欢的书香家庭、全民阅读示范单位投票。

在入选的18个书香家庭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33岁,他们都对阅读有着真挚的感情,在阅读中也领悟出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可谓是家家有本“阅读经”。

罗刚锋

在古书里“咬文嚼字”

走进罗刚锋的家,便是走进了一个小型图书馆,除了客厅里到处是书,他还有一个书房,书房就像图书馆的书库一样全是书柜,柜与柜之间只有约50厘米的转身空间,书柜里全是他的“宝贝”:各种版本的《说文解字》、成套的《四部精要》《二十五史》《全唐诗》……

82岁的罗刚锋特别喜欢古书,在他家的万余册书籍里有1236册线装书,其中不乏一些名人,比如孙中山、杨桪鹤等人的手扎。对于这些古书,老人十分爱惜,除了给它们编名造册外,还用纸板和胶水做成纸盒,将书装起来,再放在书柜里。老人的这些古书大多是他淘来的,收荒匠都成了他的“线人”。

“要看就要看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不可靠。”怀着对文字的敬畏,对于资料记载,老人十分较真,常常为了求证一件史实,甚至一个字的写法,他都多方查证资料。几年前,老人读到著名藏书家、史学家谢兴尧写的回忆录《我的状元老师》,当中提到光绪二十年间的资中状元骆成骧一事,老人多方求证后证实,骆成骧与谢兴尧之父谢泰来确系同寝室同学,后收录入《射洪县志》。

老人特别喜欢中国文史,他一直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研究中国文史,品读中国文史。

李建秀

亲子共读伴孩子成长

在李建秀的家里,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阅读角:小小的书架上摆满了绘本、儿童读物,书架前的茶几、沙发,是李建秀和两个孩子常常在一起亲子共读的阅读角。

李建秀有两个孩子,大女儿鑫鑫11岁,小儿子川川4岁。每天她都坚持陪孩子亲子阅读,孩子们对阅读也充满了兴趣。

李建秀告诉记者,意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是源于她的女儿。女儿现在读小学五年级,之前写作文有些吃力,语句生硬,口水话多,没有家长的辅导,作文根本完成不了,孩子都害怕写作文。一次次恶性循环,搞得李建秀也是身心疲惫。于是,她向孩子的班主任请教写好作文的办法,并在网上收集写作方法。“多看书,广看书,大量看书。”于是,她给孩子买了适合的课外书,慢慢地,孩子爱上了阅读,书也越读越多,写作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为此,在儿子川川两三岁时,李建秀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睡前故事、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了阅读。有时川川还会提醒她,“妈妈,我今天还没读书呢。”

曾华

阅读打开孩子的视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曾华一家的梦想,而现在他们也正朝着这个梦想而努力。

“我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各种名著和散文,现在孩子也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而且会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我们家有3个书柜,上面有文学(四大名著)、百科(智力开发百科全书、武器酷车大百科等)、绘本(蚯蚓的日记等)、漫画等书籍,种类繁多,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曾华说。

曾华说,她平时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和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类书籍;丈夫喜欢读军事、历史类书籍;儿子喜欢读百科类书籍。到周末,曾华还爱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新华文轩遂宁书城举办的“我是朗读者”等。

曾华坦言,通过读书,一家三口共同成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丰富了学识、陶冶了情操。读书让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快乐,而且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

王勇

阅读改变人生

王勇家里有一个专门的书房,里面摆放着他收藏的书籍和他发表的作品刊物。

“这是最新一期的《蜀风》,上面有我的作品《十里桃花送香风》。”王勇说。从他的处女作《夕阳老人情暖人世情》发表后,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并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数万字,其中部分作品曾获省、市奖。目前,他还计划在两年内出版一本个人散文集。

王勇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说,之所以能创作出大量的散文,是读书给他带来的裨益。从小,王勇便十分喜欢阅读,父母给的压岁钱,他都买了书。王勇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或记者,而成年后,因为生计,他学了厨师,并取得高级技工证。

2004年,通过考试,他成为一名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是一个基层单位,每天和居民打交道的王勇发现,社区里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写下来,于是他捡起儿时的梦想,用笔记下生活中的事件,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尽管阅读了大量书籍,但在创作中,有时王勇也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他又赶紧拿起书本”取经“。散文、诗歌、历史、科技、法律等类别的书籍都是他的“宝库”。目前,他共藏书2000余册。

肖姝婷

阅读也是一种陪伴

肖姝婷家里有两个书柜,一个放在沙发边上,供一家人随手阅读;一个放在书房,两个书柜共装有各种书籍近1600册。

肖姝婷的工作是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在工作上用到的专业知识很多,涉及的面很广,诸如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地质、生态、园林景观、美学、心理学等,这些方面的知识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得靠自己抽时间通过看书去了解掌握、学以致用。工作之余,她通过研读专业论文和书籍,进行了一些研究,组织了《遂宁绿色城镇、幸福生活示范工程》《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等课题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参与了《中国遂宁绿色发展报告丛书——绿色规划篇》的撰写。

肖姝婷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平时会挤出大量的时间陪孩子,教5岁的儿子识字,陪9岁的女儿读书。“我发现他们的书也很有乐趣,女儿的《狼王梦》《开明国学课本》等我都读过,和他们读一样的书,就可以从中感受他们的喜好,与他们更近一步。”

除了爱好读纸质书本外,肖姝婷也喜欢电子阅读。她手机上的阅读APP里,每天都会留下她阅读的印迹。

孙善武

活到老读到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孙善武的生活中,他也始终坚信这一点。

孙善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多读书。受到家人的耳濡目染,孙善武热爱文学、诗歌,靠着阅读积累的知识,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63年大学毕业后,孙善武投入到金融行业,在绵阳平武县工作。他坚持每日一读,不断学习。“一日无书,百日荒芜。因为职业原因,我喜爱看书,书里能发现很多奥秘。”孙善武工作成绩显著,他称这一切都源于阅读,源于知识的积累。

孙善武的妻子是遂宁人,当时在平武当知青,与他相识相恋,随后也跟着妻子来到了遂宁。1988年,省中国银行同意在遂宁开设支行,孙善武成了负责人,一干就是20年。退休后,他丝毫没有懈怠,家里报纸、杂志订了很多种。“我很享受阅读,希望书本能一直陪伴我。”

翻开孙善武家的像册,大哥、三弟、四妹、五弟以及他的两个女儿都是高学历人才。他说,这都源于大家喜欢看书,因为大量阅读获得了更多知识,为学习奠定了基础。

李蔚

阅读改变性格

在李蔚的家里,逾一万册书籍占了很大面积。客厅、卧室到处都是书架;沙发、阳台到处可见翻阅过的书籍。“几十年了,我老公就喜欢到处放书,随手可取。”李蔚说。

李蔚的丈夫是遂宁市作协主席蒲小林,著有诗集《命运的风景》《时光的背影》《十年——蒲小林诗选》和散文集《灵魂的声音》等多部作品集。

在和蒲小林结婚以前,李蔚是一个好动的女子,根本静不下来。结婚后,看着一天天在家阅读、创作的丈夫,她也慢慢地对阅读有了兴趣,常常宅在家里读书,陪着丈夫创作,读到好的作品他们还会互相探讨。阅读让她从一个爱动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喜静的人。

受夫妻俩影响,他们的孩子从小也喜欢阅读,正因如此,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高中三年曾获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后来如愿考上德国一所大学。

“文化交流是家里的共同话题,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李蔚告诉记者,读书是一种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轨迹。坚持不懈,每一步都是踏实的,一步步踩出来的路,回忆起来会更能体现出价值。

田开鹏

看书是一种乐趣

田开鹏的书房“容载堂”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里面按经史、小说、民国历史、外国文学、读书笔记等分类摆放。“有一些书是我的收藏,不开封的,而另一套是专门用来阅读的。”所以,田开鹏有同一本书买两套的习惯。

在这些藏书中,一本《秦英征西》的书很珍贵,这是田开鹏母亲的陪嫁,书页已经泛黄。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田母凭借自学,如今能看懂四大名著,还经常和田开鹏一起探讨名著里的人物;外国文学作品则是田开鹏爱人的阅读喜好。

田开鹏的老家在凉山,成昆铁路边上。他小学四年级时,在铁路边捡到被雨淋过的10来本书,有《大学语文》一类,读过这些书的他在小伙伴面前更有“吹牛”的底气;初中时,他天天到同学家蹭书看;高中时,他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书;大学时,一个月生活费只有400元,但他会拿出100元买书。“我喜欢读书,读书是一种乐趣。”

因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田开鹏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先后创作了在遂宁有一定影响力的《遂宁十二景》系列城市文化散文,并在其公众号“鬼马先森”上推送,并写了《最遂宁》系列城市历史笔记。同时,应四川省委统战部之约,他还为全省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创作了主题长诗《盛世锦绣歌》等作品。

卢平安

读书人不老诵诗还少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卢平安正处在青春年少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的他,除了课本,几乎无书可读,在日复一日读课本的累积下,他爱上了阅读。后来,通过函授法律本科、自考新闻学本科、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心理学、考取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他家里的书渐渐多起来,他也从阅读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

每周,卢平安至少要读一本书,他还有一个阅读习惯,就是喜欢摘录金句当作读书笔记,并整理成电子档发在QQ空间。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喜欢阅读,并爱上了写作。儿子上大学后,卢平安还与其合著了随笔集《队长日志》,由黄河出版社出版。

卢平安说自己的阅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段:“为谋生而读”,为了父母的期盼、自己的生存、事业的发展而读,这些阅读或多或少有点“功利”的味道;为补偿而读”,无书可读的年代,多想读读四大名著,可后来有条件时,那早已塞满世俗、布满尘埃的心,哪里还容得下四大名著,哪里还装得进村上春树?当然也曾把心慢慢静下来,开始在心理上用阅读加以补偿;“为回家而读”,“回到心灵的家园”,心随书动、书随心动,“读书人不老,诵诗还少年”!

杨蓉

旅行买书当礼物

35岁的杨蓉是洋渡实验学校的一名老师,由于爱好和工作等原因,书籍自然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书千余册。

平日里,杨蓉通过阅读教育书刊,掌握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其课堂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深受领导的欣赏、同事的好评和学生们的欢迎。杨蓉的丈夫王广是一名医生,他则爱读医学专著,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8岁的儿子王炘睿也十分喜欢读书,各种儿童文学书籍是他的酷爱。

杨蓉一家人还有一个习惯,每次出去旅行,带给家人的伴手礼都是在当地书店买的书。所以每到一个旅行地,书店成了他们必须“打卡”的地方。

除了爱读纸质书籍外,听书也是杨蓉喜欢的一件事。杨蓉认为,读书的人,谈吐清新而不凡,举止稳重而端庄,思想活跃而深刻,自信但又不自负,这是他们家追求的目标,也是读书带给他们的收获。

罗建业

耕读传家诗书济世

“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一直是罗建业家的追求和梦想,也是家庭最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30多年来,他和他的家人一直坚持阅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罗建业和他的家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家人都喜欢读书,并且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常常一家人以相互探讨读书所得为乐。

在小孙子一岁多的时候,一家人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孩子读睡前故事,教育儿孙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罗建业先后为孙子购买儿童读物100余册。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小孙子1岁多就能背诵10余首古诗、《三字经》片段,认识100多个国家的国旗,七八十个汽车品牌标志,几十个汉字及26个英文字母,受到邻里和亲朋的交口称赞。

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在单位,同事们经常称赞罗建业爱读书;在小区,邻居们谈起罗家人爱读书都纷纷点赞。

唐中建

带动大家一起读书

在射洪太和二小旁边,唐中建的尚静堂里,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一旁的几张书法台,墙上贴着的学生作品......都给小小的尚静堂增添了几分书香气。

唐中建说,这里的书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部分书籍在他的老家。“在这里放些书,就是想让前来参加艺术培训的娃娃们课间能读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的裨益,唐中建深有体会。他说,阅读改变了他的人生。从小,唐中建就喜欢读书,舅舅家的《随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将他带进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读着读着,他便想长大当一个画者,把这些画出来。长大以后,他当兵进了军营,从部队转业后,他回乡当过村支部书记。在其中,绘画梦一直在心中萦绕,于是他找来绘画类的书籍、读大家的画,从中摸索门道,慢慢地他在射洪画圈也有了一些名气。

在老家的邻居眼里,唐中建一家与别的农民有些不一样,别人空闲时都喜欢围在一起摆龙门阵,而唐中建和爱人却喜欢读书,家里有一大堆书。一些邻居便到他家,想看看他们家的书有什么魔力,结果也被书迷住了,一有空就到唐家借本书读一读。

胡可慧

阅读成为家人间的纽带

在胡可慧家里,虽没有专门的书房,但卧室书架上摆放的500余册书籍,供一家人随手可读;手机里的1000多册电子书籍,是他们“屏读”的见证。

从小,胡可慧便喜欢读书。小学时,母亲给她的钢镚都被她积攒起来,到小人书摊看书;初中时,学校的图书馆将她带进了少年文艺时代;高中时,语文老师的《朝花夕拾》《呐喊》等书籍为她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大学时,《红楼梦》《飘》《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经典书籍将她带进了一个名著的世界,精读《红楼梦》6遍的她深品书中的人物、诗词歌赋、匾额对联、美食医药……

在女儿刚刚咿呀学语时,胡可慧的丈夫便开始给孩子读儿歌、唐诗;女儿小学三年级时,便开始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图画版等,每每读到好的文章,胡可慧也要和女儿分享。女儿青春期时,为了让她树立良好的三观,胡可慧认为除了学校和家庭教育外,就是读书,因为以书为镜,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能够找到改善的方向。

如今上大学的女儿还要给胡可慧夫妻布置阅读作业,一家三口最开心的事便是交流阅读体会,阅读成了除血脉之外联系他们的一种纽带。

廖福良

播下阅读的“种子”

由于受外公与舅舅的影响,廖福良自小便喜欢阅读。与别人有些不同的是,廖福良不但爱读,更爱写。“从2012年起,我就坚持写日记,迄今写了近70万字,这些日记对我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宝贝。或许,将来可以出一本真正属于我的册子。”

廖福良是遂宁二中高中部的一名语文老师。身为教师,为了守望经典中的那些星光,在学生心底播下阅读和写作的种子,廖福良创办了校刊《云影》,组建了云影读书社,成立了云影语文工作室。他在指导班级同学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同学们写下的研究性小论文,编写了校本教材《阅读·思考·表达<论语>专题研究性阅读》《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诗经>专题研究性阅读》《自言自语——我的第一部传记》。

廖福良坚信,他会一直在阅读和写作这条路上思考、行走。目前,他家中的藏书装满了好几个书架。他的女儿、妻子以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对阅读和写作都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收获。

刘永康

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在刘永康家里,有一个20平方米的书房,里面收藏着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类别书籍4000册。

刘永康的家庭是一个教师世家,刘父、刘永康、刘永康的儿子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刘永康说,这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从小,刘永康的父亲便教导他要认真读书。刘永康听从父亲的教诲,读了大量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他努力汲取书本上的营养,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随着他长大,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阅读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每天不读书,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刘永康说,不管每天的工作多忙,忙完后,他都要至少阅读一个小时。

大量的阅读给刘永康带来了许多益处:上学时,学习成绩优异;教书育人时,他能信手拈来;管理学校时,因为大量阅读汲取到最新的管理理念,所以也能从容应对。

“书籍已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须品。”除了阅读纸质书籍外,刘永康也爱电子阅读。刘永康认为,读书和学习使人进步和乐观,知识的海洋是人类生生不息和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石。

谭清友

阅读奠定写作基础

读书读报,是谭清友的一个爱好,也是他消除工作疲劳的一种方式。劳累之余,捧着一本书慢慢阅读,你会被带入另一种愉悦境界,或山重水复,或柳暗花明,或被书中离奇的情节所吸引,瞬间他便会忘记一切,疲惫会消除干净,达到身心畅快的境地。

1976年,遂宁师范学校毕业的谭清友被分配到师范附小教书。有时为了读到更多报纸,他骑车进城,到大东街邮电局门前的报刊栏去读报;周末,他最喜欢去逛新华书店,碰见喜欢的书,便会买上几本。

在阅读的基础上,谭清友慢慢地喜欢上了文学、诗歌,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订阅《诗刊》《星星诗刊》等杂志。从这些杂志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后来,他慢慢开始诗歌写作,30多年来,已在《诗刊》《儿童文学》《星星》《上海诗人》《诗林》等刊物以及美国、加拿大、苏里南共和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几百家报刊发表了诗歌千余首;出版有诗集《挣扎在琴弦上的雨》《说出时间的暗语》《阳光在人间疾走》等9本;其创作的诗歌多次获《诗刊》等全国诗歌大赛奖。1996年,他还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

温玉霞

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

温玉霞始终坚信:一本书像一艘船,可以载着人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由于爱好和工作等原因,温玉霞和丈夫都酷爱读书,书籍已成为其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受益匪浅。从小学开始我就爱看书,年轻的时候经常去图书馆看报刊。别人扔掉的书籍,我也会当做宝贝捡起来看。正是因为从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才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温玉霞如是说。

工作之余,温玉霞大量阅读法律书籍,2006年自学考取四川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取得硕士学位;2008年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读书之余,她还养成了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的习惯,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两个儿子自小也喜爱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全家还积极参加“世界读书日”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感染了左邻右舍,大家纷纷到其家借书、谈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她一天不看书就睡不着觉,现在小儿子才两岁,每晚哄完孩子睡觉,她一定会起来读了书才睡。”在温玉霞母亲眼里,女儿就是一个“读书狂”。

张倩

一家三口“读书乐”

张倩和她老公都是普通职工,除了正常上班以外,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一起读书。书籍在他们家庭生活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自从女儿出生后,家中的阅读氛围就更加浓厚。

俗话说,好习惯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让孩子爱读书也需要慢慢培养。女儿出生后,张倩每天晚上都陪着她看书,睡前给她讲故事。于是,“读书乐”的氛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看见他们以后的模样,女儿在我们的影响下,虽然才两岁,但已经可以背诵十几首古诗了。”

在张倩家里,时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家三口与书为伍,在书中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快乐,不断成长。“读书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和谐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买书,读书,探讨学习所得,我们家的书香味逐渐浓厚起来。”张倩说。

在家里阅读还不够,节假日,张倩还带着女儿去新华文轩遂宁书城、市图书馆参加一些阅读活动。

■本版文图全媒体记者徐金华

新闻推荐

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召开第六十次常务会议

(全媒体记者艾君)9月20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韬主持召开射洪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华人...

射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射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18个书香家庭家家有本“阅读经” 遂宁市第四届“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入围故事展播)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