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毅滨分享朗读经验 朗读中的佘超 任鹏飞用声音传播家乡文化◎讲述者:任鹏飞(四川来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佘超(深圳花样年国际物业物业公司)庄毅滨(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四川分公司驻遂宁办)
记录者:全媒体记者徐金华
在一些阅读APP里,我们总能听到有主播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让这些作品不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而是以声音的形式传达给我们的听觉的魅力。
在遂宁,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化身阅读APP里的主播,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文学作品,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情以声音的形式传达给听众、读者。
用声音传播家乡文化
26岁的任鹏飞是地地道道的射洪人,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射洪工作,目前是射洪一家文旅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之外,他十分喜欢播音。
去年,看到微博射洪《文旅乡音》栏目招募主播,任鹏飞报名参加了。“通过我的阅读,能让在外工作的射洪人能从乡音中感受到家乡的文化,无形中自己也成了家乡文化的传播者。另外我也想从这些诵读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
“他来了,他从遥远的滦河走来,来到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来到美丽涪江河畔......”《文旅乡音》第25期,是任鹏飞朗读的射洪作家黄少烽的作品《致远行的画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浑厚的独特声音,让听者一下便被吸引住了,在他的声声朗读中品读作品。
“这是一篇描写画家孙竹篱的散文。之所以选择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从小听家里人讲孙竹篱先生的故事,一直都很仰慕他,对他有一定了解,而黄少烽老师的作品则用寥寥几笔便将孙竹篱先生勾画地立体,使他的形象、艺术修养跃然纸上,这让我对孙竹篱先生又多了几分敬仰。”
任鹏飞介绍说,他家里收藏有孙竹篱的作品。这次为了更好地拿捏朗读时感情,他还专门将家里收藏孙竹篱先生的作品再次细细研究,从作品中再次了解孙竹篱的性格特点。“基于自己对孙竹篱的了解,再来读黄少烽老师的作品,我把自己对孙先生的理解,对孙先生的感情融合在黄老师的作品中,这样读起来便更能打动听众。”
分享朋友作品分享城市美
从去年年底开始,24岁的佘超便在某微信公众号的阅读版块里上传了自己的18篇朗读作品,而这18篇作品均出自遂宁青年诗人刘旭锋。
“我和刘旭锋是朋友,个人觉得刘旭锋的诗有思想、有吸引力,所以我很喜欢,于是我把它们朗读出来,在我们的阅读专栏里推出,很快便得到了听众的共鸣。”
佘超坦言,她平时从事的是物业工作,和主播这种文化类职业一点也不沾边,但她一直对播音十分有兴趣。后来和几个朋友加盟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里有一个《枫言妙语》的栏目,而佘超是这个栏目的主播。
因为和刘旭锋是朋友,佘超对他的作品也十分熟悉。“他的诗歌中有描写遂宁的景观的,如龙凤古镇、卓筒井、陈子昂读书台等。作为一个在遂宁生活多年的外地人,他以独特的视角描写这座城市,有时能给我们这地遂宁本地人不一样的感受。”
点开佘超的微信朋友圈,她当主播读的18首作品全部在列,随着诗歌表达的情感变化,她的声音处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或明快、或低沉、或甜美……
每一次读诗都是“第一次”
从去年1月开始,旅居遂宁的福建人庄毅滨便开始在荔枝APP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上传了70多件朗读作品。“有时读自己写的诗,也有朋友的诗,也有自己喜欢的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当时是在给《星星诗刊》APP作公益编辑,在其它的APP上听到文学作品朗读,觉得很不错,自己就想尝试,便自己录了一些作品上传,上传之后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反响还不错。之前上传过多个朗读APP,现在主要是上传自己的作品。”庄毅滨回忆说。
庄毅滨说,每一个朗读文学作品,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主播,每一次拿起手机录音他都很庄重。对一个朗读文学作品来说,点击量是生命力,而对于像庄毅滨这样完全凭兴趣在朗读的“主播”,高的点击量就是一种成就感。“每当看到点击量上升,成就感油然而生。”
作为建筑工程师的庄毅滨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耗在了与工作不搭边的“文艺”事业上:写作、篆刻、画画、朗读,在别人眼里,他有些“不务正业”,也正是这些“不务正业”带给他许多乐趣。“比如说朗读吧,每一次录制,都是对作品的一次重新表达,即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个人来朗读,也不可能读出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总有那么一个细微处,由于感情的处理、气息的控制、强弱的发音不一致……”
新闻推荐
青堤乡推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刘庆一全媒体记者贾明高)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青堤乡新黄村采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三个方面抓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省农科院技术扶贫,为特色产业发...
射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射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