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一大早,射洪县洋溪镇金峰村贫困户王明中便出门了。“今天逢场,去镇上置办点年货。”王明中高兴地拍了拍自己的腰包,那里装着去年他给村里打工做扫帚挣下的4000元钱。
2017年,金峰村因村施策,确定将扎扫帚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扫”出了金峰村脱贫致富路。
一把扫帚
“扫”出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
走进金峰村村委会,“第一书记”刘辉将记者带到村里的库房。“这就是我们做的扫帚,主要针对街面环保用。这700多把扫帚已经被预定了。”刘辉告诉记者,2017年,金峰村卖了4200把扫帚,集体收入2万多元,打破了多年来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窘境。
地势平坦、离场镇近,地理优势却未能让金峰村摆脱贫困面貌。“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回来的很少。”说到这,村支书马斌有些无奈。
脱贫攻坚开始后,村两委一直为发展产业而烦恼。就在马斌一筹莫展之际,他在射洪县环卫所工作的战友给他出一条“妙计”——卖扫帚。金峰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斑竹,正是做扫帚的好材料。
经过多番考察,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扫帚产业风险小见效快。2017年4月,金峰村正式成立合作社发展扫帚产业。在帮扶单位帮助下,村两委在村办公室后面建起厂房,村民们通过培训后成为厂里的工人。
“做一把扫帚能挣5元钱,我最多的一天挣了120元。”村民蒋在莲说,自打村里生产扫帚后,农闲时自己可以挣钱贴补家用了。
三种产业
“种”出村民脱贫致富新希望
为了卖扫帚,马斌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走遍了射洪县每一个乡镇。“就目前情况看,2018年我们的扫帚销售能够实现翻番。”马斌笑着说。
扫帚产业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但离带领村民致富仍然存在差距。为此,金峰村以村民土地入股方式发展起瓜蒌、水稻和纽荷尔脐橙种植。
“脐橙生产期,一亩地的收入能够达到5000元,按照村集体、村民3:7比例分成,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刘辉介绍,今年村里已经种了200亩脐橙,10亩瓜蒌,并打算与公司合作发展50亩水稻。“产业的长短结合既能够让村民获得实惠,又能够解决远期致富问题。”
记者行走在金峰村,看见刚刚种下的脐橙树苗长势良好。刘辉说:“今年村里就要实现摘帽,摘帽后怎样实现持续增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他指着村委会办公室外的稻田告诉记者,今年发展了50亩水稻,但仍有许多土地还没有流转出去。听记者说一些贫困村通过稻田养虾实现了脱贫,刘辉准备立即带人前去考察。
(全媒体记者颜朝辉)
新闻推荐
百日冲刺战高考 一鼓作气创辉煌 射洪绿然国际学校举行首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执行校长王本君为高三学生擂鼓助威高中部副校长何建新为班级授倒计时牌高三各班级上台宣誓高三教师在“拼搏门”前宣誓高三学生跨过“成功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誓言回荡,激情满怀!三年砺剑,百日策马...
射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射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