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陈子昂。
他所处时代的诗坛,有一群天才正肆意纵横:骆宾王七岁写出了《鹅》;王勃六岁便能成文,九岁就指出前人注《汉书》中的错误;卢照邻十几岁就被称之为司马相如再世;杨炯十岁就被冠以神童之名。
陈子昂“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想要朝天空大声地呼喊“天生我材必有用”,遗憾的是当时李白还没把这句诗写出来。
不要紧,慢慢等。
这一等,唐过去了、五代过去了、宋过去了、元过去了,明差一点也要过去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叫杨慎的人。这时候必须多扯两句,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王阳明在被贬谪到贵州之后,才将贯通古今、明亮其心的“心学”研究出来;同样地,杨慎也是在云贵高原上,才写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壮丽诗词,很让人怀疑云贵高原自带一股学习的仙气。
言归正传,被遗弃到云南的杨慎终于可以放下从他爹杨廷和那里强行接过来的旗帜,可以不用再考虑“大礼议”的纷繁俗事而好好读读书了。有一天,他翻开了一本唐诗集,在滚瓜烂熟的字里行间发现了一首诗。读了一遍,他整个人都颤抖了,八百年了,八百年了,这样一首诗,就一直躺在这里,静默无言。
杨慎理了理思绪,郑重地提起笔,写下了此诗的批注:此诗古朴大气,有直追汉魏的风骨。
此诗便是《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陈子昂。
随后,此诗便如新闻头条一样,妇孺皆知、传诵一时。
说说作者陈子昂吧。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史载其“少而任侠、轻财好施”,说白了就是不爱读书爱乱逛,后来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之后的陈子昂像开了挂一般,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24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在 26岁、 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 41岁时冤死狱中。在其留世的 100余首诗中,只在《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中写到了蜀道: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假如所有诗篇得以流传,作为四川人的陈子昂,在唐朝诗人都偏爱在长安和四川之间往来的大环境下,相信陈子昂也多次往来于蜀道,对蜀道可能也曾赞颂千篇。
新闻推荐
我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助力*** 两年争取到位补助资金3640万
(全媒体记者贾明高)近年来,我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的有效抓手,努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村摘帽。2017-2018年...
射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射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