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广兴镇白衣庵村蛋白桑及构树基地遂宁市“向树要粮”产业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全市已新建成杂交构树基地40亩、种植基地500亩——
“林、饲、畜”一体化发展促农增收
8月11日,在射洪县广兴镇白衣庵村,四川恒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江绍双正在蛋白桑及构树基地里查看杂交构树及蛋白桑的长势。“现在长得还是不错,马上又可以扦插进行下一轮移栽了”,看着基地里的构树长势良好,江绍双由衷的高兴,“我们种植有200多亩杂交构树,构树林下养鸡养鱼,现在已初具产业规模,‘向树要粮\’也初见成效。”
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探索“向树要粮”产业创新,规模化种植构树及蛋白桑,目前已在遂宁市部分县区初步推开。市林业局林业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遂宁市正在射洪县、安居区积极探索推广“向树要粮”产业模式,引进高附加值林木新品种,大力发展“林、饲、畜”一体化产业,已初具发展规模。
每亩构树年纯收入可达3000元
杂交构树枝叶可以用作养殖饲料;构树皮是生产特种纸的优质原料;构树还是工矿企业绿化的理想树种,能够吸滞粉尘和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 没想到普普通通的构树还有如此多的用处。
走进射洪县广兴镇白衣庵村蛋白桑及构树基地,一块“向树要粮,造福人类”的广告牌格外显眼。江绍双告诉记者,“在市县林业局的扶持下,基地从2015年开始积极探索‘向树要粮\’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已种植构树200多亩,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养殖业,效益也很可观。”
记者采访了解到,广兴镇蛋白桑及构树基地以中科院研究所、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依托,以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合作社,积极发展构树产业。目前,每亩构树每年纯收入能够达到2000-3000元。当前,正值构树扦插的好时机,在江绍双的构树基地里,18万株构树苗圃正在等待下一批扦插移植。
构树林下养鸡养鱼延伸产业链
“杂交构树叶子干物质粗蛋白质超过30%、枝条粗蛋白质达到25%、畜禽动物所必须的16种氨基酸含量达31%,是畜禽动物最好的青贮饲料,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说起构树种植的前景,江绍双充满信心。
江绍双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传统养殖饲料与新型杂交构树养殖饲料产量对比表,相较于玉米、黄豆等传统饲料,新型杂交构树每年每亩在产量上能高出7000多公斤。而这种新型杂交构树延伸出来的产业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记者在江绍双的基地看到,在构树林中,一边是几百只跑山鸡正在悠闲地觅食,另一边,管理员正将割下的构树叶投向旁边的鱼塘。“一方面,构树叶可以转化为养殖饲料进行售卖,喂鸡、喂鱼、喂牛;另一方面,用构树叶养殖的鸡、鱼等牲畜又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助农增收。”江绍双对基地的发展模式很是满意。
据了解,目前该基地正在向“林、饲、畜”一体化方向发展,将在发展新型杂交构树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经济效益。
全市已有构树种植基地500亩
记者了解到,在积极探索“向树要粮”产业模式方面,遂宁市邀请了中国杂交构树之父沈世华教授亲临安居区指导构树扶贫产业项目;由市领导带队到贵州省务川县考察了构树产业项目;引进了米易县构树工厂化种苗培育龙头企业;探索引进发展辣木等高附加值林木新品种,引进柏木精油加工企业,多次开展柏木精油加工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力促项目在遂宁落地。
据了解,从2015年推广至今,全市已新建成杂交构树基地40亩、种植基地500亩,发展构树产业“向树要粮”已经初具规模。构树一次性种植,将有50年的收益周期,发展前景可期。
“探索‘向树要粮\’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林、饲、畜\’一体化产业,不仅为遂宁市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更留住了绿水青山,助推了绿色经济发展。”市林业局林业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引进更多企业参与发展林业产业,强化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受益。 (实习记者 陈醒)
新闻推荐
8月的射洪,位于中国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的年产10亿WH锂离子动力厂房二期主体工程正加紧推进。在项目现场,入口处的蓝色标语格外醒目,挖掘机、铲车、运土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射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射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