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殖场有2000多平方米的圈舍和800多亩放羊牧场,年出栏羊1000多头,巴掌村让我的产业不断壮大,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带动一方乡亲脱贫致富。”近日,射洪县太乙镇巴掌村牲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陈军告诉记者,通过和太乙镇党委政府协商,他愿意为该村贫困户提供种羊和技术。
据太乙镇党委书记胡生彬介绍,近年来,太乙镇在***中,采取业主带动、盘活资源、激活项目等多种形式,为贫困户脱贫提供精准帮扶措施,根据当地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
盘活资源
贫困村有了帮扶“红利”
任家沟村是远离县城的一个贫困村,前几年,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成本高,许多村民外出务工,全村土地撂荒较多。2013年,刘海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撂荒和群众脱贫成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们村的地形是口袋型,虽然村口有一段路比较狭窄,但村里的大部分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耕作。”和村委会一班人讨论后,刘海决定和村里几个回乡创业的村民联合成立海丰农事服务超市和海阔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动员村民加入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从播种到收割全程代理农事服务,将产值的一半分给村民。
“开始我们都不相信,把撂荒地交给农事服务超市就可以坐地收钱,这种好事哪里去找?”7组的葛兴银是低保户,因病致贫,家里缺乏劳动力,他告诉记者,按照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但产量不能保证,遇上收成不好的年头,还要倒贴农资和劳力。
“农事服务超市的机械化耕作就是好,每年可以种一季油菜、两季水稻,按照2014年每亩地产值2100元,每亩地可分得1050元的‘红利\’。”在刘海的带动下,葛兴银家的近10亩地入了股,今年葛兴银分了近万元的红利,除去治病的费用,靠这笔收入和低保基本可以过日子。
激活项目
扶贫基地点燃脱贫希望
花坟山村因地势高低不一、面积大小不等的地势原因,过去的水田大多是“弯弯田”“剪刀田”,不仅灌溉存在问题,机械也进不了田,水稻产量一直不高。经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去年底,该村近百亩水田的田边地角、水塘荒滩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耕地面积。把高低不平、地形复杂、荒芜的低洼田、低产田进行改造,建成上规模、上水平的高产良田。
“结合花坟山村的实际,我们准备利用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在该村建设60到80亩的温室大棚,发展蔬菜产业。”据太乙镇扶贫办主任刘晓东介绍,扶贫基地建好后,采取对外出租的形式,租金的80%用于贫困户帮扶,预计每年可以收入租金13万元左右,还可以带动该村群众就近务工。
“我们镇贫困户大部分都是因残因病致贫,在***中,我们实行了分类帮扶、精准到人,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积极采取产业帮扶,对于重病和重度残疾的,则通过多种方式从机制上给予保障。”太乙镇镇长黄勇表示,下一步该镇将认真做好项目推进和发展中的相关工作,确保困难户尽早脱贫摘帽,过上更舒心的幸福生活。
贾明高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琳琪
新闻推荐
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一行莅临四川开展专项检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一行莅临四川开展专项检查
射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射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