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协组织如何有效帮助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各地方基层政协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蓬溪县政协委员、明月片区工委主任刘人萍认为,要做好脱贫工作,要多倾听当地群众的声音。
“去年我们在明月镇白庙村组织了一场外出返乡青年专场讨论会,围绕全镇乡村振兴战略,摆见识、谈看法、出点子,畅谈家乡发展新思路。”刘人萍说,讨论会以“五听五议”为主题,吸引了上百名返乡青年参加。大家共同勾勒出未来乡村的美丽轮廓:既要“人才振兴”,引才聚智,吸引在外务工学习的青年才俊、知名人士等为白庙村的建设出资出力、出谋划策;又要“文化振兴”,坚持开展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儿童有所学、青年有所用、老人有所乐;更要“产业振兴”,白庙村的发展不应拘泥于单一的种养殖业,而应发展复合农业、特色产业,让乡村经济发展、群众脱贫奔康。
“委员必须深度参与、真情帮扶,发挥优势、各尽其能。”蓬溪县政协主席张璋认为,政协委员应多下沉一线,利用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明月片区工委委员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形成《念好“引育用留”四字诀,打好乡村人才振兴“组合拳”》的调研报告。其中指出,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奔康的根本之策,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拔掉“穷根”,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以前我们村没有产业,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村民何明春说,这几年白庙村在明月片区工委和村委会的牵头下,大力发展了核桃、莲藕等产业,并将土地折价入股分红,大大增加了村民干活的积极性。如今明月片区工委又引领广大返乡青年发展小龙虾、生姜等新型种植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生态育县”和“绿色明月”的发展思路下,白庙村立足本地旅游资源,追求特色化、乡土化、生态化,将乡村旅游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村。
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向村里的每条巷道,再延伸到每户人家。村民在院里栽上核桃树、梨树,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游玩。
目前,全村成立了1个农业开发公司、4个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超千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0元,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你就是郭家辉啊,听乡亲们说这一大片柑橘园都是你带头发展起来的。中河咀村脱贫摘帽,你功不可没哦!”日前,蓬溪县委书记张智勇到明月镇中河咀村调研时对郭家辉赞不绝口。
张智勇口中的郭家辉,是县政协委员、明月片区工委副主任,也是蓬溪县郭家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5年,在他的牵头下,中河咀村建成了农业生态园,203户贫困户都参与全村的产业分红。2018年,全村不仅摘了贫困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为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政协明月片区工委积极组织广大企业家委员投身产业发展,郭家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郭家辉告诉记者,他准备再用2年至3年的时间,将中河咀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幸福美丽绿色新村,走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同样投身产业脱贫的还有县政协委员李家强。不同于返乡创业的新人,在商海打拼多年的李家强有备而来。2013年,李家强在参加第三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时,得知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一信息令他茅塞顿开,何不种植开发有机硒农产品?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又能带动村民增收。
说干就干。2014年,李家强租下回水乡西林村500亩撂荒地,率先在遂宁市启动“富有机硒生态农产品综合循环经济项目”。不到1年时间,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土鸡、富硒水果等20余种富硒农产品“开花结果”,以“硒”为贵的农产品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法宝”。
如今,李家强把富硒生态农业的理念扩展到7个贫困村,在全镇2700余亩土地上发展起富硒金薯、大米、蔬菜以及富硒土鸡、生态鱼等品种多样的功能性农副产品,其中很多产品成为终端市场的热销品。
“明月片区工委已成为全镇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刘人萍希望,今后能带动更多人投身家乡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这套“组合拳”建设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姜寒冬
新闻推荐
■中共蓬溪县委书记张智勇书法之乡,千年蓬溪。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蓬溪厚重的文化底色,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蓬溪秀丽的自然...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