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沟两面坡的白庙村,原本是当地有名的穷村,近年来,村党支部依靠村里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山坡上,挂满枝头的核桃硕果累累;水泥路边,一块块曾经的荒田已变成了连片的莲藕;地里的庄稼、蔬菜更是长势喜人,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走进明月镇白庙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向村子的每条巷道,再延伸到每户人家的大门口。农户大门两侧空地上的小花园或小菜园绿意盎然,花枝招展。为了美化自家的庭院,村民在院子里栽上几棵核桃树、梨子树,成为这个村子的一道风景线。
重教育强堡垒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今年5月22日,白庙村农民夜校网络直播示范课正式开讲,全省4.5万余所农民夜校农民群众通过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收看了直播示范课。据悉,该示范课运用互联网平台,探索网络直播课程,通过采用院坝宣讲、视频连线、微信授课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乡村致富带头人教授种植技术。该活动的成功开展,党员群众有目共睹,赞不绝口。
面对脱贫攻坚压力大、产业发展困难重重的实际情况,该村党支部一班人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克服重重困难,创新采取一系列举措,相继成立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强化党支部堡垒,充分发挥他们连接党组织和普通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助推了该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
没有一个坚强务实的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全村的发展。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除了抓住群团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完善基层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外,还创新开展“三会一课”。白庙村创新提出了以“四道加法”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工作机制,重在使“三会一课”接地气,进一步增强了“三会一课”吸引力和影响力。市委组织部将白庙村“四道加法”经验做法提炼归纳为“四+”工作法,号召全市基层党支部用“四+”工作法创新开展“三会一课”。
树先锋搞活动凝心共聚发展合力
“今天给大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课,重点是电工方面的知识,这对你们出门找工作有一定的好处,也能学到一些救援知识,希望你们认真对待。”7月18日,村党支部书记李庭在开课前进行了动员讲话,希望参会群众学有所成。在开展此次技能培训会前,该村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小组会议,对每次活动开展进行讨论总结,所有在家党员无论多忙都会参加。
“只有把每一位党员都管好了,让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才会赢得群众的认可。”李庭说,他们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1名,大学学历4名,初中及以下学历17名,长期在家党员13人,长期外出党员8人。这21名党员人就像一面旗,在政策宣传、传递正能量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经常为村发展齐聚一堂,凝心共聚发展合力。
此外,该村依托农民夜校、感恩奋进教育、四好村评比等活动载体,树立党员能人典型标兵、致富能手,引领示范身边人。据介绍,该村通过评比过程挖掘评比结果的运用,一方面要求农户按照的评比结果去对照标准找差距,家家户户争创文明、标兵、表率、致富能手等。另一方面,要求评比出来的示范典型以身作则、示范带动身边人,促使越来越来多人讲文明、树新风、勤干事、增收益。
乘东风抓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党支部是基层村两委工作的领导核心。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每个成员开展日常工作中必须思考的命题。
农村要发展,必须能人带。在“生态育县”和“绿色明月”的发展思路下,白庙村立足本地旅游资源,追求特色化、乡土化、生态化,将乡村旅游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村。该村两委针对村民思想守旧的实际情况,组织村干部、党员到各个村民小组逐一召开动员会、院坝会,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最终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带动全村群众就业、创业,铺就通向全面小康的“致富路”。
“前几年,我们村没有产业,大家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村民何明春告诉记者,这几年全靠党支部想办法,在村里发展了核桃、莲藕等产业,并将土地折价入股分红,增强了群众的积极性。如今更是引领年轻人回乡发展龙虾、生姜等种养殖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通过不断鼓励、引领、带动,该村积极发展核桃、莲藕、养蜂产业等流转土地750亩,涉及全村农户300户。截至目前,全村共成立专业合作社7个,总投入资金500万元,解决白庙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00余人,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人年均增收1000余元,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新闻推荐
(杨雪雯)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县决定举办蓬溪县第一届创客大赛。通过初赛评选,目前有四川之...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