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月镇学田村有这样一位“名人”,他是当地百姓口中的“好人”“好干部”“亲人”,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引路人”,他就是郭家辉。
郭家辉,明月镇学田村人,党员,蓬溪县昊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在蓬溪县回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浪潮中,郭家辉回乡创业了。
不忘初心
回乡创业扶贫帮困
明月镇学田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丘陵地形的限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典型的山高沟夹偏僻村。地理条件限制和种养殖业的低收益,导致许多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乡亲,大片大片土地良田没人耕种,长满了齐人高的芭茅荆棘。
“目前国家对返乡创业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又可以回乡帮扶乡亲。”看到这些,郭家辉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村里的老百姓摆脱贫困。2015年,郭家辉回乡创业,将自己在外经商所挣的1000余万元全部投进家乡的这个穷山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是分内之事,但学田村基础条件差,在这里发展什么才好?同时,郭家辉了解到,学田村的邻村——中河咀村也是一个贫困村,也存在大量的土地闲置、基础设施薄弱等现象。
如何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解决贫困问题,刚开始,他有一个初步想法,就是要流转土地,建农业生态园,搞规模化种养殖业。郭家辉足足花了2周时间,走遍了中河咀村每个角落,一边查看土地分布情况,一边听取村民的意见。在两个村“两委”协调下,他与村民们谈妥流转土地的相关事宜,建设农业生态园的想法付诸了行动。
基础先行
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在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前,摆在郭家辉面前的是家乡不通公路,仅有的几条机耕道也年久失修,村民外出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改善出行环境开始。”郭家辉告诉记者,沿着这一思路,他将抓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为了打通学田村、中河咀村与外界的交通线,郭家辉拿出200余万元资金硬化了乡村路4.6公里,修通村道路10.5公里,解决了两个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群众脱贫致富凝聚了民心、增添了信心。
记者了解到,除了修路,郭家辉还个人出资帮助学田村20多户贫困家庭修缮房屋,改变他们落后的居住环境;修建大小蓄水池6个、提灌站1座、竹节堰2800米,在村里打饮用水井12口,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安装天然气管线3公里、宽带2公里,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通信环境;组织部分长期生病的村民到县城医院体检、治疗,提高村民健康指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泥巴路铺成水泥路、村委活动室焕然一新、堰塘得到全面整治……明月镇学田村、中河咀村基础设施好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让村民们在脱贫攻坚中有了奔头、有了想头。
致富“领跑者”
摘掉村民贫困“帽子”
基础设施起来了,郭家辉便开始了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他的农业生态园流转了两个村1100余亩土地,已完成了一期660亩土地建设,二期450亩土地正在整理之中。其中,柑橘、经济林、生态养鱼、麻鸭等种养殖业都在顺利推进,部分项目已逐步见效。
农业生态园的建立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不少村民在领取土地流转金后选择在农业生态园里打工,并通过麻鸭产业投资入股分红。明月镇中河咀村61岁的岳蕴会就是其中一员。
“我把家里的4亩多土地都流转了,领了流转金,保障了家里的基本生活用度。”岳蕴会说,现在她也成了工薪族,在园区打工一个月收入有1500元左右。
“土地流转之后,家里一下子就有了三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收益,一份是我们在产业园的务工费,还有一份就是年底保底分红。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岳蕴会开心地算着收入账。
在中河咀村,岳蕴会只是得到实惠的其中一员。2016年,在生态产业园的带动下,200余名贫困群众共计产业分红达30余万元,中河咀村111户203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郭家辉表示,将计划再用3-5年的时间,将中河咀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幸福美丽新村。
新闻推荐
日前,蓬溪中学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大会。培训会上,校团委书记巫艳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团的历史、团的章程,以...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