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挚爱的事业。
他,是一名普通的扶贫人,奋战在扶贫前线,带领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
他,就是蓬溪县鸣凤镇翔凤小学教师张强,也是遂宁市脱贫攻坚“奉献奖”荣誉获得者之一,还是“蓬溪县碧海云天养殖专业合作社”发起人,带领乡亲们一起养猪的“猪倌”。
“滴水之恩”厚植扶贫情结
蓬溪县鸣凤镇下寺村,交通闭塞,山高沟夹,无主导产业,是蓬溪县较为典型的贫困村。
40年前,张强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寒家庭,十多岁时父亲意外逝世,留下孤苦伶仃的兄妹俩和疾病缠身的母亲,幼年曾饱受生活艰辛。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家乡亲们的资助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张强说,幼年曾受当地村民资助完成学业,他长大自立后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帮助。
鸣凤镇大桥村留守儿童潘春兰,三四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备受打击一蹶不振,对孩子缺乏管教。成为张强的学生后,张强对潘春兰给予父爱关怀,一直给予小学、初中、高中学费、生活费帮助。
二十年间,张强帮扶的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已达两百余人次,帮扶资金达到二十万元。
“寄养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致富
20年来,张强一直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养猪之前,他还偶尔给村民捐款捐物。
然而,张强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家乡面貌发生彻底改变,还得通过扶志和扶智,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增强造血功能的脱贫致富路。
说干就干。2008年暑假,张强到当地信用社贷款三万元,购买了十头大长白母猪、三头土黑母猪和一头杜洛克公猪作为猪种进行养殖繁育,并将繁育的猪崽赊给贫困村民养殖。
资金紧缺,他无力新建养殖场地,便租赁了3户贫困户的闲置农房,分散饲养,每年分别给予租金800元,并安排他们在猪场打工。为解决养殖饲料及污染治理问题,张强又以每亩300元,租赁了4户贫困户的土地,种植庄稼,减少污染。
在张强“寄养模式”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向他赊养猪仔。目前,除赊销给贫困户的猪仔外,张强的养殖基地已达到150余头。他还联合5户养殖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寄养规模覆盖到村上20余户贫困户,其中4户已成为养殖大户。
养殖是一个风险行业。去年暑假,不少农户家的猪突然得了瘟疫,当地兽医束手无策,在国家级兽医师冉瑞铭老师的指导下,张强挨家挨户去给猪打针、配药。
猪仔康复了,他却病倒了。乡亲们纷纷到医院探望他,张强流着泪说:“我十几岁失去父亲,乡亲们的帮助、国家的培养才让我成为一名教师。今天,我就会扎根家乡,为乡亲们多做一些实事!”
(全媒体记者杜林德)
新闻推荐
邓德山(左一)指导务工农户进行三七种植管理。三七。资料图名贵中药材三七的传统产地一直在云南,其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历来为各资本方追捧。近年,随着三七在四川的成功种植,进而点燃了四川本地发...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