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获奖企业名单和晋级国赛名单公示,遂宁两家企业上榜: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遂宁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的落户地都在遂宁高新区。这也是遂宁高新区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级双创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今年以来,遂宁高新区收获满满,被省科技厅评为“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同时,现代物流产业孵化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遂宁首个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物流专业孵化器。
作为遂宁科技创新“主阵地”,遂宁高新区以创新为驱动,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实现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当前,遂宁高新区正加快打造一流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遂宁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强劲的高新智慧、高新动能、高新支撑。
做“高”文章
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领头羊”
10月25日,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在自动化快充长寿命碳负极材料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
“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三元硬碳快充型锂电池,可实现零下40℃充放电,10分钟快充快放、循环寿命大于20000次。性能上已经接近或达到日系材料水平,但价格仅为日系材料的30%,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总经理王缙说,这帮助他们成功打入了宁德时代、中兴等国内锂电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体系”,产品供不应求,正在着手扩产能,还有投资机构向公司抛出“橄榄枝”。
“除了团队多年厚积薄发的技术积累,高新区的支持帮助也很重要。多项惠企政策助力公司发展,牵线搭桥促进公司与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王缙介绍。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遂宁高新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2020年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8家,同比增长70.7%。
同样实现加速增长的还有企业创新投入,2020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6亿元,同比增长73.3%;2021年,已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超3亿元;2020年实现研发投入6.2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91%,是遂宁平均水平的3倍。专利申请量达190余件,较2018年增长3倍。
促进源头创新强劲、主体活力迸发、要素竞相涌入,目前,遂宁高新区正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双百工程”、创新主体“倍增工程”,支持100家创新型企业实施100个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专项,力争2025年实现创新主体数量“翻两番”。
搭“新”载体
平台发力构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最近,遂宁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创业物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裴浩正忙于“遂宁高新技术创新中心”的筹备工作。遂宁高新技术创新中心选址中心城区,总建筑面积约25000㎡。中心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旨在建设集科技产品与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企业孵化、创业投资服务、高校院所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飞地孵化基地。这是遂宁市第一家市内飞地孵化基地,凸显遂宁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经过三年发展,遂宁高新区已基本构建起创新平台体系。现在要从起步阶段迈向求质阶段,进一步提高创新要素的集聚程度和创新平台的层次水平。”裴浩介绍,遂宁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是一个综合性孵化器,将采取“国有平台公司+第三方运营顾问”总体运营模式,以创一流的创新载体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预计明年5月打造完毕,计划到2025年,基地总产值达到5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构筑创新平台,遂宁高新区推进科创平台“提能工程”,加快推动市级研发平台向省级研发平台迈进,26家省级研发平台向国家级平台迈进。同时,加快建设“飞地孵化基地+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加速基地和产业加速器基地,雁栖湖科教生态社区、鹭栖湖科创生态社区两个创新生态社区,夯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
以“中试加速基地+产业加速器”基地为例,将依托西交大、哈工大、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科创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产值超10亿元。
“我们将着力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原始创新集群,推动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加快建成成渝地区更多科技成果诞生地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高新产业集聚区,实现‘亮点在高新’。”遂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若晔)
新闻推荐
按照《重庆市水利局四川省水利厅联合执法工作机制》,10月22日,遂宁市水利局和潼南区水利局组织开展跨界水行政联合执法行动...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