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遂宁 今日射洪 今日蓬溪 今日大英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今日遂宁 > 正文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探究

来源:遂宁日报 2021-04-20 04:31   https://www.yybnet.net/

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门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还读不来书、念不通报。就是读自己写的东西,也别别扭扭、结结巴巴。普遍存在音调不准、音色不佳,语不成句、言不成章,句读不分、感情呆板等毛病。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朗读的认识问题没有解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人,作为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意义认识就不很足,怎么指望自己的学生的认识就很充分呢?

(三)教学课堂中的问题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的面窄。

还有就是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二、朗读教学应对的措施和方法

(一)保证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二)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1、理解与朗读是相互依存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朗读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2、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朗读教学最终达到的目标——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人朗读、播音,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因此,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

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宜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

(三)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有效地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形成内心视像,激发语感。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

总之,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或缺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焦华)

新闻推荐

遂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公告

遂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2020年7-12月查扣未处理小车登记表遂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2020年7-12月查扣未处...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探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