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遂宁 今日射洪 今日蓬溪 今日大英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今日遂宁 > 正文

受“李子柒”启发 遂宁 90 后姑娘回村种红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1-01-29 06:33   https://www.yybnet.net/

董钰铃(左)正在园区和工人一起打包红薯。

开栏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乡村振兴奋进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践行“四力”,倾听新春里的满满憧憬,报道蜀乡大地的新气象、新风貌,呈现最基层、最真实的新春故事——即日起,四川农村日报开设2021年“新春走基层”专栏。

在这趟新春走基层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特别推出《90后记者对话90后新农人》。践行“四力”,有一曲最动人的旋律是无悔芳华;乡村振兴,有一种最澎湃的力量叫奋斗青春。青年是未来是希望,用青年之笔记录青年,从他们的身影中他们的笑容中去感受新一代年轻人勇于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不懈追求理想的独特风采。

90后记者 对话 90后新农人

□本报记者 周颖昳 文/图

青年档案

人物:董钰铃

年龄:27岁

地点: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青峰村

临近春节,董钰铃忙得团团转。每天忙着赶到村里的红薯产业园安排发货,还要找人协调注册红薯品牌商标“薯小鲜”,另外还抓紧筹备在遂宁城区打造一家红薯直营店。

3 年前,24 岁的董钰铃“看到李子柒火了,发现农村其实挺美好的“,于是回到遂宁农村,种起了红薯。

做一名“90后”新农人,这3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能不能做一辈子?对外界关注的这些问题,董钰铃说:“还真没想过,太忙了。”

父辈种葡萄她却改种红薯

年纪不大,董钰铃在白马镇却小有名气。

2016 年,她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一年后,她决定回到农村,做一名新农人。

起意是“父辈年纪大了,想回家帮帮他们”,但促使她下决心的,还是受“李子柒现象”感染,发现“农村其实也挺美好”。

董钰铃家里父辈原本也在搞农业,承包土地种植葡萄。回到农村后,董钰铃却尝试走另一条路。因为“葡萄比较娇气,运输是个难题”,她决定选一款具有遂宁特色又好运输的农产品来发展。

她把目标锁定在红薯上。

为什么选择红薯?遂宁安居区是传统的红苕种植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其中“524红薯”已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而且,当地还在青峰村规划建起了红薯现代农业园区,董钰铃“有想法有干劲”,又是“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自然受到园区的青睐。

有产业和政策优势,董钰铃认识也跟得上:“红薯作为一种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于是,她决定在青峰村开始种植以“524红薯”为代表的6种红薯品类。

村民有担忧挨家挨户做工作

1月26日,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青峰村,安居红薯现代农业园区内,十多名工人热火朝天分拣打包红薯,一旁的小货车已经码放了大半车厢等待发出。“大家注意码放整齐,每个纸箱都要再过一次秤。”董钰铃一边装箱红薯,一边嘱咐工人们。

种红薯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项目进展得很顺利。但在合作社启动之初,董钰铃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面临的是村民们的质疑。“刚开始,村民们并不支持,主要怕我们给不起租金和工钱。”董钰铃说。

几年前,曾经有业主在青峰村流转土地种植果树,项目没进行下去,土地成了撂荒地,租金和村民的工钱都拖欠起,村民们对合作社有戒心。

为了消除村民们的疑虑,董钰铃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家一户做工作,及时交付租金,按时发放工资,用实际行动逐步改变村民的看法。

很快,董钰铃的项目顺利完成了土地流转,村民们从观望到主动申请到园区务工。“大家都想争取这个活路。”村民苏鸿亮说:“我们家把地都包出去了,还在园区务工,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打造新品牌开发新式吃法

去年11月,红薯迎来了大丰收,可董钰铃却一点都不敢放松:这批红薯可是她产业实践的“先头军”,它的出土、装箱和销售,直接关系未来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采挖过程都是轻挖、轻收、轻运,然后根据红薯的大小、质量来调整价格、分类销售,其中品质最好的特级红薯,能够卖到10元/斤。”董钰铃说,红薯一部分用于淀粉加工,还供应城区单位和学校食堂等,其余大部分销往外地。同时,她的网店也人气颇高,订单源源不断。

最近,为了打造红薯品牌,董钰铃着手注册商标“薯小鲜”,“有了这个品牌,我希望我们的红薯能被更多人知晓,也能把销路拓更宽。”

在遂宁市城区繁华的商业区,董钰铃已经租下一个铺面,准备打造成遂宁红薯直营店。“这两天还忙着试菜、制作菜单,我已经开发了一些红薯的新式吃法,把它们做成饮品和甜品,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2020年,董钰铃收获了约500吨红薯,“日常都被红薯给填满了,面临着一个个新困难,但现在有一丝自豪和成就感”。董钰铃说,今年她还计划将白塔村、卧龙桥村作为核心基地,辐射周边1200亩左右规模,为当地百姓增加更多收入来源。

记者手记

这样的年轻人,乡村真需要

采访中,董钰铃手中的农活不停,手机铃声不断,开口闭口谈的都是红薯,这似乎和她年轻时尚的形象有点反差。

但她身上散发的朝气、激情和魄力,又能让人真实感受到,这就是青年人应有的特质。

董钰铃回村发展目前走得比较顺利,不可否认,这离不开她的家庭基础和支持,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她对三农的认同。

董钰铃大学毕业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她却选择了返乡创业,因为她相信“农村应该会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样的青年人才,正是农村所急需的。农村又如何留住年轻人?产业兴旺无疑是基础。董钰铃的回归,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有利的政策措施,也给年轻人回归乡村实现梦想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新闻推荐

遂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多方调解 到账了! 23名农民工拿到工资

“老陈,发工资了,你咋还不过来哟?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把钱都准备好了,就等大家过来签字了。”日前,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办公室...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受“李子柒”启发 遂宁 90 后姑娘回村种红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