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诵 荷韵 礼仪儿歌课 制作阅读手抄报 国学经典诵读课 快乐的舞蹈 跳得真高三月,校园的玉兰悄然绽放,芳香四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诵唐诗,品宋词,传国学,承经典。“春之韵”“秋之声”仁礼诗文朗诵会在悠悠童声中拉开序幕……
仁里小学,地处河东新区仁里古镇美丽的灵泉山下,青瓦白墙,玉兰飘香,绿树成荫,环境雅静,美籍华人唐仲英基金会捐建的牌子,在阳光的辉映下格外显眼。学校前身为仁里私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占地面积20亩,现有2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0余人,孩子1220多人。
近十年,学校始终坚守回归本真、追求质朴的教育思想,秉持“仁爱育心,礼仪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诵读经典传承国学精髓、构建丰富德育活动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目标、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实现孩子多元发展等富有特色而有实效的办学路径,培养“懂爱、知礼、勇毅”的中华少年,成就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今,校风校貌形象好,师生言行举止美,育人质量提升快,深受社会各界赞誉。
与经典同行促使“仁礼”文化落地生根
2018年8月,在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舞台上,来自仁里小学的一群孩子身着华装,自信阳光,或高亢或温婉的朗诵将观众带进了辛弃疾愤慨豪迈的情感表达中,呈现金戈铁马、浴血沙场的悲壮场面,赢得台下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这是仁里小学师生共同创编的经典诵读节目《烽火祭英雄》,荣获省级二等奖。捷报传来,全体师生为此振奋,全校经典诵读再掀高潮。
邀一轮明月共花下煮酒,携一缕清风于柳下抚琴。品国学经典,承华夏文化,让“仁礼”文化在师生心中生根开花,仁里小学一直与经典携手同行!
学校成功举办七届仁礼诗会。每届诗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或吟诵古诗,或品味宋词,或名篇畅想,很好地将经典诵读与民族服饰、武术、棋艺、书法等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展现了仁礼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全体师生分享经典、展现自我的魅力舞台。
师生成功创编了多个经典诵读节目。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文化内涵,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经典名篇,创编了《留守的心不再孤单》《印象.春》《荷韵》《烽火祭英雄》《河东诵》《两个月亮》等多个经典诵读节目,在省市级的经典诵读大赛中成绩突出。
建德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春天,与诗歌结缘;夏天,和节日联欢;秋天,与书籍作伴;冬天,让运动锤炼。发掘潜能,培养情趣,陶冶性情,点燃梦想,丰富而有趣味的德育活动全面落实着立德树人目标。
仁小孩子最盼望的便是每年6月的艺术节,歌舞、书画、器乐、小品,自由表达的艺术形式,最大程度张扬着孩子的个性。他们特别喜欢春秋两季的校园运动会,趣味赶猪、花样跳绳、海底捞月,赛场上角逐的不仅是个人的实力,拼搏的更是班集体的荣誉,成就的是孩子坚持顽强的个性。当然,读书节、诗文朗诵、尊师大典、爱心传承等系列活动也是孩子们期待的。
学校的德育活动以诗会、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为主,走班活动为辅,涵盖了围棋、葫芦丝、象棋、穿阅美(以历史朝代的服饰为研究基础,加上经典诵读)、阅读越美、仁礼诗社、科海探秘、艺体社团等60多门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遂宁市关工委、遂宁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河东新区关工委共同关心下,2018年11月,河东新区第一支少儿网球队在仁里小学成立。该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也是上级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拓校本课程促进孩子全面多元发展
国家课程需要校本课程来完善,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校本课程来实现,知仁懂礼勇毅的仁小孩子需要特色精品的校本课程来成就。课程是学校发展、成就教育公平有质量的主要途径。仁里小学一直重视校本课程体系的探究与构建。
学校围绕“仁礼”育人理念,开设了书法、阅读、经典诵读、礼仪四大主体校本课程。
书法课和午间的“静心写字”相结合,规范着孩子们的书写,让他们体会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汉字文化的魅力,品味其中的人文精髓。阅读课和周三的经典晨读相结合,让孩子走进《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古文经典,感受经典的语言美、音律美,触摸圣人先贤高尚的精神世界。礼仪课和主体班会相结合,规范孩子们的言行,内化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知仁懂礼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准则。
丰富国家课程之内涵,诠释仁礼教育之真意,坚实孩子终生发展之根基,富有特色的仁礼校本课程绽放着迷人的异彩。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一路走来,虽有艰辛和汗水,但为追求教育的质朴,回归教育的本真,仁礼教育一直行走在路上。
美丽的夕阳洒满小路,脚下的荆棘变成火红的杜鹃!
心存仁礼,必有远芳!(孙红碧)
新闻推荐
(冉小萍全媒体记者陈醒)10月15日,遂宁经开区召开创维物流园建立联合工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上,按照《工会法》《中国工...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