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梓桐村村委会调解室里,一场项目业主、贫困户、村干部、驻村法律顾问四方参与的拖欠3名农民工工资8600元的劳务纠纷调解,不到半个小时达成和解,项目业主多方筹集资金当场兑现。调解类似纠纷,梓桐村支部书记蒋勇驾轻就熟。这是遂宁市船山区大力实施法治扶贫“1234”工程,常态推进依法治村“四联”工作,打造一村一特色的法治扶贫亮点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船山区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攻坚的决心、毅力和措施,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在遂宁市探索出了法治扶贫新路子,即大力实施法治扶贫“1234”工程,常态推进依法治村“四联”,突出一村一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扶贫“1234”工程中的“1”就是建立“一套系统”,即建立农村治安防控“天罗地网”系统,目前,全区农村“雪亮工程”全覆盖,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2”就是构建“两个中心”,即每个村都建有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中心;“3”就是打造“三个阵地”,即建立法治文化庭院、打造法治文艺节目、开办法治教育夜校;“4”就是壮大“四支队伍”,即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扶贫政策宣讲队伍、综治联防队伍、法律明白人队伍。
同时,在全区农村常态推进依法治村“四联”工作,即矛盾纠纷“联调”,每一个村认真落实“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解方针,每个贫困村都有标准化、规范化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社会治安“联防”,充分发挥“雪亮工程”作用,对辖区治安状态进行全天候监控,整合网格治安巡逻分队、专职治安巡逻员、治安巡逻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力量,立体化管控社会治安;法治宣传“联动”,利用好“法治夜校”、广播“村村响”、法治文化庭院等平台,强化基层法治宣传,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律服务“联帮”,依托法律援助工作中心,发挥好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作用,为农村群众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服务。
该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与依法治区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贫困村的产业扶贫,一手抓法治扶贫,并且根据各个村的实际,突出一村一特色的法治扶贫思路。在河沙镇梓桐村,针对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基本成形的情况,强调四个参与,依法管控关键环节,即:依法参与项目引进,发挥法律顾问等作用,强化参与合同审查等关键环节;依法参与项目建设,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强化监管项目建设中耕地保护、农民工权益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参与项目投运,突出社会治安防控和矛盾纠纷调解,保障业主资产不受非法侵害;依法参与利益分配,依法规范各方行为,严格按照合同和约定办事,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
潘学化记者罗孝伟
新闻推荐
市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提出做深做细做实迎检各项准备工作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迎接中央环保督察赵世勇主持并讲话杨自力郑备出席遂宁新闻网讯...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