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副厅长廖永康(右三)视察安居区社会救助工作
2014年7月以来,遂宁市安居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整体功能,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
在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中,安居区民政局坚持“保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健全服务网络,强化保障措施,促进社会参与,努力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方案
该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全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了由区长担任召集人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负责研究制定社会救助相关措施,解决社会救助面临的困难。
同时,区委将“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六大攻坚行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将“救急难”试点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由安居区民政局牵头制定了全区“救急难”试点工作方案,经政府常务会审定后印发执行,明确了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基本原则、组织领导、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
加强机制建设突出救助效果
主动发现机制。依托村(居)党组织,医院、学校、公交公司等公共服务机构和三轮车协会等社会组织,依靠驻村干部、村级社会救助员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并发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发挥救助站在急难对象发现、快速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12345市长热线,书记、区长信箱,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渠道,去年解决各渠道救助诉求300余件。改革审批制度,将500元及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减少审批程序,提高救助效率,目前乡镇(街道)已实施临时救助154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50.7万元。
慈善救助衔接机制。在确保政府救助的同时,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做到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形成“救急难”合力。积极开展 “慈善一日捐”“慈善助学”“慈善助医”等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了社会救助。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在“救急难”方面的补充作用,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社会救助服务。去年以来,该区三轮车协会成员护送流浪乞讨人员10余人次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再转介救助站接受救助。
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健康运行
资金保障。区财政会同救助部门认真编制了社会救助年度预算,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配套和保障社会救助资金;进一步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对下拨资金和发放资金进行审计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人员保障。通过区委编办调研,整合区惠民帮扶中心职责,设立区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救助部门派驻工作人员9名。各乡镇设立了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并根据工作量配备工作人员1-2名,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
服务窗口建设。区政府投入资金180万元,建立了区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和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场所,规范设立救助窗口31个。各乡镇(街道)按照“一明显、二到位、三上墙”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推进服务窗口建设,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
数字平台建设。依托民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扩展,建立区、乡镇两级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开发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核对软件,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核对平台,实现信息比对核查。
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为做好“救急难”试点工作,安居区紧紧围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加强政策宣传,采取部门联合宣传、标语宣传、深入基层宣传等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让救助对象知晓救助范围、政策标准和办理流程,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社会满意率,加强舆论引导,从政府作用、个人权利、家庭责任、社会参与等方面,多角度宣传开展“救急难”的作用意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救急难”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目前,该区共计发放《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传单100000份,印发《民政政策读本》10000本,在乡镇、村(社区)制作宣传专栏550余个。
李林 雍建伟 文/图
新闻推荐
今年3月,遂宁市安居区某网吧发生一起盗窃案,网吧网管在上班时被人盗走了一部苹果6s手机和一部苹果4手机,现金千元。接警后,遂宁市公安局安居区分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通过网吧监控发现,盗窃网管财物的是...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