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结部署了绵阳市旅游业工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更新理念,消除资源依赖症,用创意赋予旅游业灵魂和风采,推动绵阳市旅游业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转变。
众所周知,近年来,绵阳市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其目的,就是加快把绵阳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去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05.2亿元,全省排名第5,较2012年上升1位;今年1至9月,实现旅游收入214.8亿元、增长40.9%,接待国内游客2175.9万人次、增长14.3%。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打造绵阳市旅游经济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般而言,发展旅游产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资源禀赋型,其特点是得天独厚、独一无二,如九寨沟、黄山这样自然风光独特无法复制的景区,故宫、长城这样浓缩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古迹;一种是创意创新型,其特点是资源有限而创意、创新无穷,如深圳华侨城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孵化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众多知名品牌,我们身边的例子——遂宁的大英死海,走的也是这条道路。当然,最好的发展模式,是结合两种模式的优长,即既立足资源禀赋,又注重创意创新。
揆诸现实,从资源禀赋来说,绵阳市许多旅游资源都具备唯一性、稀缺性等特征,如李白故里、白马王朗、国家科技城、藏羌文化、七曲山大庙等。坐拥“地利”之便,当前,我们尤需强化的一种理念,是要认识到旅游业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意活动,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创新创意为动力,既善于脚踏实地发挥现有资源作用,又善于“无中生有”催生无限创意潜力,在改造中提升传统业态,在创造中催生新兴业态,打造绵阳市旅游经济升级版。
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转变,出路在特色鲜明。绵阳市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历史遗迹众多,但资源禀赋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两句话“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这两句话高度凝练地代表了绵阳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山水绚丽(李白诗篇中有过许多对巴山蜀水的讴歌)、科技工业发达的优势,是我们谋划创意的原点。特别是,今年是全国智慧旅游年,绵阳是全省的“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今年9月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因此绵阳旅游的创意谋划,我们应紧扣“科技城”的时代特色,既注重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作文章,又注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表达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科技旅游,从而打造出绵阳旅游的特色品牌。
有人说,“做旅游,就是玩概念”。这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发展旅游产业,同样也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固守靠“老天爷赐予”“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观念,只会陷入低端产业的“比较优势陷阱”,从而抑制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敏张新雨记者廖姝)昨(29)日,备受市民关注的绕城高速南环线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绵阳市正式跨入“绕城时代”。自此,从高新区磨家镇(绵阳南—磨家收费站)到经开区松垭镇(绵遂高速松垭收费站),开车经绕...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