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由本报与和讯网共同举办,邀请金融领域著名专家演讲、对话如何唤醒沉睡的财富,让“经济血液”加速流动将成论坛热点
本报讯 (记者 马黎)“融资难”严重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激活农民手中沉睡的资本,让农村“经济血液”加速流动?由和讯网主办,金融投资报社及和讯四川承办的“唤醒沉睡的财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论坛”将于29日在蓉举行,邀请专家将就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进行讨论。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中国银监会副巡视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芳等专家就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的机遇与挑战、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等内容进行演讲交流。
论坛还将进行高端对话,专家学者将围绕如何做好四川农村小微金融扶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保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等内容进行研讨,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农村金融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即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在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拓宽资金来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措施被放在突出位置。
为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流传,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川省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先期确定全省8个市的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这是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就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而出台的一项新的改革措施。
这一政策信号的释放,立即刺激了一大批以城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围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新模式展开大胆尝试。成都银行、遂宁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发放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作为刚启动试点的业务,其操作流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有待进一步摸索完善;另一方面,如何突破当前的制约,建立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完善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贷款成本和风险、提高银行放款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资金流动周转的效率等问题,成了此次农村金融“新政”中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次论坛也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帮助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办法、新方式。
构建多层次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认为,中国的农村金融应该成为一个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具普惠性的完整金融体系
统筹城乡需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纪尽善表示,四川农村金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体系,而改革的难点是对体制和 “瓶颈”的有效突破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成新亮点
政策密集护航 四川农村金改快步疾行
详见5-12版
新闻推荐
一辆价值28万的全新胜达汽车,出售前在4S店更换过后视镜等,出售时没有将此信息告知买车人兰先生,为此,法院一审认定4S店的行为是欺诈行为,判决4S店退车退款的同时,还要向兰先生双倍赔偿购车款56万余...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