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鸿
“五一”,又掀起了一股向劳模学习的热潮。记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劳模的标准、劳模精神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我们应该学习新时代劳模的“守”与“创”。
说起劳模,“铁人”王进喜的形象可谓影响了几代人。那些年,被评为劳模的多为体力劳动者,他们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代表,他们身上有着劳模的标志性符合——勤劳。记者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勤劳”都是劳动者本色,只有勤勤恳恳辛苦劳作,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劳动者的榜样。因此,“勤劳”是值得世世代代坚守的劳模精神,此谓新时代劳模的“守”。
新时代劳模的“创”又如何体现呢?记者注意到,在近年来的劳模名单里,纯粹的体力劳动者少了,高精尖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教育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多了,而这些劳模正诠释着新的时代精神——开拓创新。今年“五一”,遂宁市表彰了9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正是为了肯定并弘扬新时代劳模的创新精神。相较于拼体力,在这个创新领航的时代,拼智力更显重要,因此,新时代劳模的“创”即体现在既要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更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掌握现代知识和前沿技术,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劳模,但只要尽力做到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能因自己劳动者的身份而自豪。
新闻推荐
本报讯(欧欢记者任鸿)6月18日,随着四川广义微电子“6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在国家级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遂宁正式切入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最核“芯”制造技术,这也是遂宁首个开工的芯片制造项目。2013...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