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新闻 射洪新闻 蓬溪新闻 大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遂宁新闻 > 正文

画史,还是画心?

来源:四川日报 2013-11-01 14:44   https://www.yybnet.net/

□姜明

“快七十了,本觉得越画越自由了,不曾想办了这个画展,倒越来越迷惑了,不知道该画什么了。”

老画家丁世谦,最近遇上了甜蜜的小烦恼。说甜蜜,当然是喜事临门:间隔了18年,平生第二次个人画展在家乡遂宁开展,观者如云,好评如潮。而烦恼,也与甜蜜相辅相成:说好话的太多。特别是前期作品,叫好者多,气大声宏,言之凿凿:这种画风好啊,可千万不要丢啊,这可是你的根本和特长啊!

——说得轻巧,吃根灯草,知道不知道,确定这种画风,我丁世谦用了三分钟,走出这种画风,我用了足足三十年啊!难不成,我老人家真的只能一辈子一种画风,一辈子“啃嫩”么?

丁世谦者,遂宁画家也,出生书画世家,自小长养在川中红土地上,精习工笔,细绘浮生,上世纪70年代中期闯入画坛,以黑马之姿,惊羡前辈与同行。在那春风尚未苏醒的文革后期,那样一幅幅完全没有高大全特质、表现普通人物的国画,无疑是暗夜里的强光,是雪原上的炭火,是静夜里的钟磬,是风波中的舟楫。34岁的丁世谦一举成名。其后若干年,丁世谦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敞亮。其画特点显著,一言以蔽之:写真。那种写真,具有“照相”功能,一个生活片段,或是一种生活场景,“咔嚓”一声,定格下来。那工笔细写下的人和景,纤毫毕露,活灵活现,大处布局谨严有度,细节描绘丝丝入扣,站在5米之外观看,你真的搞不清楚这个究竟是画作呢,还是摄影。面对这样的作品,观众很忙:要感慨画作本身的精美,要感慨作画时的辛勤与艰苦,要感慨艺术恒心、耐心之强大……

我一直以为,画工笔画,比的不仅是艺术天才,更是艺术耐心;工笔画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工笔画家不仅是艺术家,更是苦行僧。中国画重写意,重兴之所至一气呵成,重大而化之神韵天成。我也以为,写意是好的,是美的,是能提神荡气的,但我更以为,工笔画体现的是微观,是幽情,是洞察,是彻悟。风起于青萍之末,彼时的风,只能以工笔写之;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彼时的愁,只能以工笔写之;少女脸上的红晕,高僧眉目中的禅意,只能以工笔写之;坝坝茶馆头盖碗茶里的三花,田野里老太婆脸上的皱纹,只能以工笔写之……工笔是一扇扇门,洞开的是时代的风云和世界的风华,是鲜活的历史。但工笔画家不是个好差事,就比如,万里长城高大巍峨睥睨天下,而修筑长城的工匠,哎,一砖一石,镶嵌的都是血泪和汗水啊。《放学路上》所在的前期作品展厅,云集了几十幅反映川中生活图景的工笔作品,时间跨度并不大,大致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因为画中场景所去未远,故触目所致,皆能唤起亲切的记忆;而彼时彼景,已然消逝无痕,又能引发追思和感伤,故置身展厅,不产生共鸣是不可能的,而共鸣迭起,这些画作自然就意味深长、价值十足了。画家在25年间,连续数次参加全国美展,每一次的参展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切片——《游春去》里的农村老太太,陌上忽见杨柳色,喜笑颜开去踏青,眉眼间的轻笑,五花八门的背包,朴素甚至土气的穿着,都掩不住“暮年逢上好春光”的喜悦;《合奏曲》里的弹棉花的匠人肩扛大弓,晃眼一看以为是射雕英雄,凑近一看原来是在“云中漫步”。那是1994年,旧时习见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画家画这个弹棉花的劳作场景,其实已经有追挽的意思了,到现在,“弹棉花”的工艺都成“非遗”了;最好玩的是《川乡七月》,倾倒的竹背篓旁,小女孩正把成千上万只红彤彤的小尖椒摊开晾晒。好红的辣椒啊,蚯蚓般曼妙,锦鲤般明艳,繁星般密集,游龙般动感,那么多,那么红火,那么热闹的辣椒,真怕薄薄的宣纸承受不住,会被辣得飘飞起来……

走出“过往生活馆”,步入“当代作品馆”。画家介绍,这个展厅里的几十幅作品,都是退休之后的自由命题,没有主题先行的“责任”和“意义”,兴之所至,情之所归。这里的作品不再写实、写史了,多是仕女、高僧、顽童、名士——贾宝玉与林妹妹把手言愁、促膝谈心;千娇百媚的花妖狐魅们簇拥着他们的蒲松龄爷爷;笑口常开的罗汉们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娃娃们放学归来早、忙趁春风放纸鸢……依然是大尺幅的作品,依然是超写真的工笔,在“丹青不知老将至”的晚晴时节,市井画家丁世谦何以会画风大变,问古求趣?丁世谦说:按照全国美展的标准,这些作品铁定不能入选,但我现在不需要入选了,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画画。这些作品,都是我先有感悟,再染丹青,我觉得自己是越画越自由了。

紧接着,画家又说:很多专家却认为我应该重新回归市井生活,认为那才是我的独有价值,所以现在的我,迷惑得很啊。

也是,世俗生活写真,虽在为时代留史,但在现今这样的数码时代,“画图省识东风面”的功能荡然无存,而工笔细写,又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间离艺术美感,那么像过去那样“写史”还有意义吗?另一方面,仕女、高僧、顽童、名士,一两千年来工笔画家摩习者多如恒河之沙数,如何画古意而开新风,师古法而出云霄,确实是个大问题。画家的纠结,我当然没法开处方,只是偶然瞥见一幅作品,心有所动——

插秧图。村姑在田里插秧。传统笔法,市井气息。不同于前期作品,画面右侧有竖通栏,系画家工笔楷书: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画史?还是画心?也许是个伪命题。寄心于史,察史见心,不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艺术演绎吗?

新闻推荐

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副镇长张正洪:服务群众是本能更是习惯

□唐亦锦本报记者张岚10月30日,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正洪一大早就赶到红花村:“今年的洪灾导致一组村民余胜佳的住房成危房,这两天在重修,我去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6月30日,遂宁...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画史,还是画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