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曾作为主创人员,联合3名作家共同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蜀盐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川盐文化?
刘裕国:在四川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川盐文化是一块值得珍视并擦亮的瑰宝。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盐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史,而川盐则是其中颇为壮美的一个篇章。北宋庆历年间,川盐一度紧缺,加之朝廷盐政紧缩、官商勾结,致使盐价飞涨,造成百姓食盐危机。蜀中遂州大英乡民为了生存,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新的凿井方式——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此法凿出的盐井井口小而深,被称为卓筒井。卓筒井也被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我曾经在蓬莱中学(现大英中学)读书,听说了许多关于卓筒井的故事。从那时起,卓筒井就是我心中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多次到大英县采访。有一次,有人建议我写一本反映卓筒井的影视剧本。我也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动笔写作了。于是我和文友联合创作了长篇电视文学剧本《太阳井》。剧本公开发行后反响很好,我觉得有必要再度进行小说文本创作,于是又邀请几名文友,数次到大英县实地考察,后来就共同创作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初,小说的名字叫《火井》,后来才采用了苏轼的同名文章《蜀盐说》作为书名。这算是完成我少年时代的心愿,也算是对故土的一种报答。
记者:《蜀盐说》以卓筒井为主线,讴歌了巴蜀大地上的先辈们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思考和总结川盐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人文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刘裕国:历时多年的素材积累和杜门谢客的创作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川盐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民群众是推动川盐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川盐文化的背后彰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川盐文化的精神特质包含了勤劳勇敢、开拓创新、坚韧不拔、不畏权势、坚持真理等。知往鉴今,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川盐文化无疑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文旅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盐路、盐井、盐场、盐市等川盐文化景观陆续登场,丰富了文化旅游内容。一批反映川盐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也不断呈现。我想,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对川盐文化的思想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川盐文化一定会在新时期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为文旅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遂宁市大英县:防疫发展两不误全力以赴“双重任务”美丽乡村河边镇老管村。张昌明摄四川鸿鹏化工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吊装...
大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