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欢 本报记者 袁敏
台上,华美戏服,浓妆淡抹,吹拉弹唱;台下,长条短凳,百八十人,聚精会神。4月5日,在大英县河边镇桂阳村,清明家训传唱活动仍在持续。“尊师敬宗有福,九族和睦有福,孝顺父母有福……”打起快板,传承上百年的《享福歌》和《延寿歌》便娓娓道来。每逢清明时节和红白喜事,传唱祖辈留下的家训,已成全村共识。
歌谣中唱出大道理,一路传颂的乡贤文化,不但让村民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传家训 世代相继正三观
桂阳村有545户2000余人,陈姓村民占大多数。村支书陈明全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辈子”。据陈明全介绍,数百年前,陈氏祖先制定“孝友传家,耕读为本,勤俭创业,忠义启后”的祖德家风,并将人生的感悟、对善恶是非的判断、立身为人的准则编成《享福歌》和《延寿歌》作为家训,从劝人为善、修身养德、勤俭持家、慈爱孝悌、交友择邻等方面,以修身、处世、兴教、诚信、治家、报国等为内容训诫后人,被陈氏族人世代相继。
新的时代,百年家训如何赋予新内涵?陈明全在歌谣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为陈氏族人订立十条家规,同时也成为桂阳村的村规。“这十条村规,就是爱国、文明、和谐、自由、法治、诚信、友善的质朴体现。”陈明全说。“家训不乏历史的厚重感,可以世代传,可以正三观。”大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钱为民认为,家规家训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训中提倡的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礼让恭敬、守法奉公、廉洁节约等优良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唱家训 歌声中蕴含大道理
桂阳村陈氏族人家家户户都在家中显眼位置贴上《享福歌》和《延寿歌》。如何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村民们提议组建一支传唱队。
经过村民自发报名和筛选,一支6人传唱队很快诞生。村里一位退休教师为《享福歌》和《延寿歌》谱曲。经过排练,传唱队第一次在村民面前亮相就带来“惊艳”,统一的服装和妆容,加上接地气的说唱和秧歌步伐,让村民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接受了教育。用村民的话说,“氛围轻松,又听得懂记得住”。
如今传唱队成员已扩大到8名,还增加了快板元素,《享福歌》和《延寿歌》有了更鲜明的节奏,也更有看头。
桂阳村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忤逆的子女变得孝顺了,发生纠纷的邻里和睦了,懒惰的村民变勤奋了……“这些可喜的转变,都反映了村民们对家风家训的自然依从和笃定。”钱为民说。
评家风 家庭纽带凝聚价值共识
每年清明进行为期两天的川剧表演和传唱家风家训,已成为桂阳村的惯例。同样成为惯例的,还有陈氏家族子孙回乡祭祖和评选先进家庭活动。“不少人从绵阳、乐至等地赶回来。”陈明全说,清明节当天,村民都要祭奠缅怀先祖,“于无形间增进凝聚力,融洽邻里情。”
据村清明会会长陈长林介绍,先进家庭的评选标准主要参照《享福歌》和《延寿歌》的内容制定,包含孝顺父母、勤快立志、俭省传家。今年,通过推荐和评选,16户家庭获评先进。其中,42岁的邓燕常年细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是乡亲们口中的好媳妇,她家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家庭。“家风家训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既是警示标语,也是亲朋邻里监督的标尺。”钱为民认为,桂阳村评选先进家庭与大英县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的初衷不谋而合,家风家训所包含的传统道德、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相统一的,“通过家风家训的传承,让家庭道德教育成为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个基层授课点,变成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细胞。”
新闻推荐
绵阳市律师行业深入扎实开展“企业抓生产、律师防风险”专项服务活动,主动与企业召开恳谈会,征求企业法律需求意见,并从源头介入,对企业进行免费法律体检,建立企业法律体检档案2500余件,为企业规避经营...
大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