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传承人徐兴国的工作室,一件件色彩缤纷、造型细腻的泥彩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现年61岁的徐兴国从小便跟父亲徐得亲学习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徐得亲是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的关门弟子,在当时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的美誉。得到两位大师真传的徐得亲,经过钻研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徐氏泥彩塑风格,作品享誉全国,最有名的当属修复新都宝光寺500罗汉,恢复丰都鬼城二千余尊塑像,为绵阳圣水寺塑神像3000余尊。
徐氏泥彩塑除造型惟妙惟肖,色彩鲜亮,最大的优势是泥巴做的塑像竟可以上百年不变形,五十年不变色。秘诀之一是选材。泥彩塑原材料来自沉淀数年的离地表至少50公分的土壤,该土属于生土,杂质少,比普通泥土更坚固、稳定,不易变形。在上彩前用白胶粉铺垫,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层,有利于防水。就地取材,谷草、棉花是徐氏泥彩塑的另一秘诀。谷草有两大用处,搭骨架时,用于捆绑固定,增大体积,减轻重量。几寸长的谷草节加在粗泥中,增加韧性,当泥土由湿到干变形时,不变形的谷草则充当了“缓冲剂”。棉花也有同样的用途,用于增加细泥的韧性。如今,徐氏泥彩塑有传人约60位,徒弟大多数是亲戚、农民,主要为景区、寺庙塑像。
胡波 本报记者 任鸿 整理
新闻推荐
这是一场在深化改革大局下与时俱进的亲民助民回归;这是一次涉及警务理念、警务机制深刻调整的风暴;这是一块检验公安队伍工作作风是否纯洁的“试金石”。……贯穿改革创新的符号,凝聚全警的智慧力量...
大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