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阳光和煦,走进大英县河边镇,田间地头纵横交错的水渠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蓄水池点缀大地,村民们正忙碌播种。
2009年,大英县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经过三年项目建设,老旱区全面“解渴”,旱区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刘钰瑾 龚海荣 白波本报记者 张岚
因地制宜统规统建“小农水”
“渠系和塘堰都是用水泥砖头修葺的,不滴不漏,用水巴适得很!”在河边镇星花村,2社村民王永德指着不远处新修的小型水利设施高兴地说。而在三年前,用水却是村里人最犯愁的事。
“原来修水利基本都是自己用石头砌,用泥巴抹,跑冒滴漏不说,一到汛期心都是悬起的。”王永德回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缺乏资金和技术,村里几乎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旱季里,村民只能望天等水;雨季里,又只能眼睁睁看着水流走。
随着 “小农水”建设项目的落地,大英县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包括河边镇在内的7个乡镇123个村进行统筹规划,将各村年久失修的堰塘重新修缮加固成统一的蓄水池,并打通沟渠脉络,建起标准的U型水渠。县上还专门派干部到各村镇收集民意,通过合理布局,将“小农水”建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
大英县水务局夏军介绍,该县还成立了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抽派精干得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常驻工程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建设真正质量过硬的“小农水”设施。10月初,大英县“小农水”建设情况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总体验收,工程质量得到充分肯定。
源头活水给足发展底气
四通八达的排灌渠延伸开来,郁郁葱葱的果树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给果树修枝浇水。10月16日下午,在蓬莱镇的甜橙基地内,呈现出一派水利兴业的景象。
“树子长得这么好,多亏了这水滋养得好。”村民杨素华说,村里能发展起万亩甜橙产业,得益于县上的“小农水”建设项目。
自“小农水”项目在蓬莱镇及周边3个乡镇20个村连片建设以来,有了源头活水的旱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县里的农业产业示范片。不但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村里的经济也快步起跑。
在三年的建设中,全县完成“小农水”建设总投资9665.74万元,共整治配套支、斗、农渠及排灌渠340.885千米,整治山平塘268口,整治加固石河堰47座,新建蓄水池189口,配套渠系建筑物1216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6.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有效改善了该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成龙本报记者张岚11月8日一早,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的村级活动中心便热闹了起来。三楼会议室里,全村的党员群众坐了个满满当当,聚精会神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的电视直播。在一楼的便民服务办公室,8社...
大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