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三岔湖,水清岸美。 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在内江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取自沱江的水样在这里被检测。 唐广 摄
关注“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那么,四川地下水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如何?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上又做了哪些努力?让我们通过几组数据、切片和特写,了解四川省水环境保护的成效。
数据
看四川如何呵护地下“生命之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649.11亿立方米
这是四川地下水的家底
地下由岩石、沙子和砾石等组成的含水层中含有大量的水。这些地下水是许多泉水、河流、湖泊和湿地的水源,其补给主要来自渗入地下的降雨和降雪。地下水对于湿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仍有22亿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勘探、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各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川是“千河之省”,地表水资源丰富。而作为“隐藏的资源”,四川的地下水储量有多少?
《2020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649.11亿立方米,其中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量26.93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25.98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3.80亿立方米。
“四川省地下水储量丰富,目前没有地下水超采区。”省水文中心水资源评价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水超采区是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引发生态损害和地质灾害的区域。
16.37亿立方米
这是四川地下水的管控“红线”
尽管四川没有地下水超采区,但四川省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依然十分重视。今年1月,省水利厅就印发了全省地下水的管控指标。
地下水管控指标是在收集分析全省地下水监测系列资料的基础上,紧扣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地下水合理用水需求,确定的县级行政区域规划水平年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控制指标以及地下水取用水计量率、监测井密度、灌溉用机井密度等管理指标。
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明确,四川省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025年、2030年均为16.37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区16.35亿立方米,黄河区0.02亿立方米。同时,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还对21个水资源二级区嵌套地级行政区域和所有县级行政区的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明确。
指标有了,如何对地下水位相关指标变动情况进行监测?
相关部门选择了平原区面积较大且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成都平原展开监测,对位于成都平原的19个县级行政区确定浅层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选取129眼地下水水位监测井作为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固定监测站网。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水管控指标的确定,为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供了重要的管理依据,地下水管控指标落实情况也将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切片
四川第二大人工湖“变形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在成都东部新区,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三岔湖近年来的改变,是四川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代表性案例。
三岔湖其实并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湖”,而是一座水库。去年冬天,数量众多的红嘴鸥、苍鹭、白鹭等候鸟光临三岔湖,总数约有4.5万只。
“现在三岔湖漂亮了,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网箱养鱼、船舶油污等,湖水污染严重。”当地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过去,大量的渔业活动带来的饵料投放和鱼类粪便沉积等导致三岔湖的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
三岔湖是如何“华丽变身”的?记者了解到,为改变三岔湖面貌,自2009年以来,当地通过取缔网箱养鱼、船舶油污治理、整治岸线“大棚房”、水体交换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三岔湖水质逐步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也慢慢被修复。
尤其是2020年12月1日,《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让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有了专门的政策法规支持。该条例明确,三岔湖湖区水域水质依照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标准从严保护,按照不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执行。
当下,三岔湖的水质已经由劣Ⅴ类提升为Ⅲ类,部分区域更达到Ⅱ类。“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清退围湖养鱼、围湖种植,让这里水更净、景更美。”三岔湖水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特写
沱江水质“体检记”
□罗尹 唐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3月21日,在内江市第三水厂沱江对口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江水质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张琪和王希提着“大包小包”,朝沱江岸边走去。初春时节,野草没踝,张琪和王希分工协作,他们端着样瓶,提着取样器,穿过杂草朝岸边走去,开始了日常工作。
环境保护,监测先行。作为水资源保护的一大重要基础,水质监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现场水质采样又是水质监测的基础和前提保证。
“水温19.8摄氏度,溶解氧含量每升7.3毫克……”蹲在沱江岸边,手持溶解氧仪的张琪读着仪表盘上的数据,王希则用笔记录,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如何取到有代表性的水样?张琪说,近年来,内江水质监测中心告别了手动抛出的取样桶,改用便携式悬臂连续水质取样器。“原来的取样桶扔不远,且容易造成水体浑浊,进而影响监测数据。而新的取样器像水泵一样,可以将更靠近河中心的水自动取上来,分析的水样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不一会儿,只见源源不断的水流从水质取样器的导管中流出。张琪小心翼翼地将其分装在不同的样瓶中,瓶身上分别写着“重金属”“硫化物”“氨氮”……已分类的样瓶将成为后方实验室检测不同项目的直接来源。
提着比原来重了5斤多的“大包小包”,张琪和王希赶回实验室。“后续就靠在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了。”
实验室里,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各种样瓶、滴管、量杯、仪器、试剂……在这里,可检测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废水及再生水、大气降水等在内的共68项水质参数。
在原子荧光实验室,助理工程师杨麒燊主要负责对水样进行汞、砷、硒等金属含量的检测。“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够测出结果。”杨麒燊说,就检测项目而言,除细菌和“5日生化需氧量”需要时间培养外,其余检测指标均能当天出具数据。
内江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副主任刘长俊介绍,通过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实验室硬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改造,科技助力下,能够为区域内水资源现状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为“三条红线”中的纳污红线考核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不仅能监测水质、水生态,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监测、整合、分析江河湖泊水位、流速、流量、泥沙等水文基础信息,为水生态文明、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新闻推荐
支持特色产业建设新业态基地/数字商务转型升级项目/近日,省商务厅启动了2022年四川省数字商务转型升级项目申报工作。...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