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铁器》此次荣获一等奖,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通过“物质”铁器、“技术”铁器、“文化”铁器的三个层级,厘清了我国两千多年的铁文化发展史。这本专著出炉的背后还有哪些故事?记者与作者之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映福进行了对话。
记者:这本专著出炉前准备了多少时间?李映福:这本书从选题敲定到最后成稿,历时7年多。这些年来,我先后主持过巴蜀地区战国秦汉铁器研究等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这些基础工作为在宏大的时空框架内讨论铁器考古,特别是西南地区铁器的生产和社会变迁积累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我们团队曾连续两年在邛窑遗址公园,开展基于考古发现汉代冶铁炉的汉代冶铁技术复原实验,是中国甚至世界范围首次开展的基于考古发现的生铁冶炼实验。通过这些项目和相关科研的积累,这本专著的问世水到渠成。
记者:专著成稿过程是否艰难?李映福:困难还是挺多。当我们建立起铁器解读的思路后,面临材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查阅了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并通过报告编写者或考古项目领队及各地考古机构,得以广泛系统地收集铁器资料,有时甚至到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去翻找,然后细致绘图、拍照。
铁器及其冶炼生产大多在历史文献中留有蛛丝马迹,因此也需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信息。传世铁器大多保存在名胜古迹,为了收集这类材料,我们足迹遍及山西、山东等地。近10年来,我们团队还在广西等地开展系列冶铁考古田野调查、发掘,获得很多第一手资料。
记者:接下来还会开展类似的研究吗?李映福:铁器考古研究肯定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也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使社会、学界更多地关注铁器考古,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对铁器考古感兴趣的人才。
新闻推荐
四川2021年减税降费约400亿元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寇敏芳)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四川省税务工作会议获悉,2021年,全省税...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