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学家发现距今35亿年、具有产生甲烷能力的微生物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无氧实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杨博
拧开炉灶开关,烧火做饭,这个家家户户每天重复的动作,竟然和一个“小家伙”有关。“它”叫产甲烷古菌,具有产生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能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微生物,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现在终于被四川的科学家们发现。它的发现,或将应用于低品位油藏的残余油开采。北京时间12月23日,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
新发现 产甲烷古菌“吃”原油吐甲烷
产甲烷古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微生物,它们通常只能生活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此次发现的产甲烷古菌,把众多菌株的功能汇聚于一身,负责整个生产过程。”专家介绍,过去认为,产甲烷古菌只能利用非常简单的化合物产生甲烷,如H/CO、乙酸和甲醇等一碳和二碳化合物。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白丽萍介绍,完整的沼气发酵过程,也就是复杂的有机质降解产甲烷过程,还需要多种不同的细菌和古菌一起参与,通俗地说,沼气发酵,是“微生物圈”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一个过程。
早在2008年,就有科学家证实油藏中存在原油降解产甲烷过程。但是,这种生物转化过程,与传统的沼气发酵类似,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互营代谢来完成。最近,科学家推测自然界可能存在直接降解石油烃产甲烷的微生物,但是一直没有证据。
“我们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标记培养、高通量测序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证实了这种新型的产甲烷古菌具备直接吃掉长链烷烃(原油的主要成分)产生甲烷的能力。”该研究的第一作者、“90后”周卓介绍。
大能量 或有望破解残余原油开发难题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中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汪卫东教授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超过了70%和45%。传统的原油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驱动地下深层的原油运移。尽管我国的采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仍然有超过一半原油在现有技术下无法开采。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能不能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液态的原油降解变成气态的甲烷,形成油气共采,最终达到高效率的原油开采利用率呢?
过去的研究发现,降解石油烃产甲烷过程由细菌和古菌通过互营代谢完成,具有生长周期长、耗时久、体系不稳定等问题,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但是这个新发现可能会破解这个技术难关,如果这些理论成果能够转化落地,地下的油不用抽出来,直接把油变成天然气,让气体“飘”出来进行甲烷的收集。
“类似于我所过去在地面设计建设的户用和大中型沼气池,小的有数十方、大的有上万方。”沼科所所长王登山研究员介绍,将来这个技术如果突破的话,在地下的层面将存在一个巨大的沼气池。下一步,在这个基础研究上,会进一步通过技术攻关,力争实现“地下沼气工程”的工业化应用。
未来可期“驯化”培养让它发挥更大功效
此次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在线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但专家们表示,现在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家伙”横空出世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计划3到5年左右,让它可以运用于实践。”白丽萍说。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思考如何对这个微生物进行“驯化”和培养,让它发挥更大功效。
除此之外,其实在人体的肠道里面,也有产甲烷古菌的存在,而且现在来看产甲烷古菌也可能是跟人体的一些炎症性疾病相关。
目前有些国内外的医生,也通过沼气研究所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去做一些临床探索研究。“包括我们在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上面,就是这样一类的微生物,它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专家说。
新闻推荐
泸师附小六(4)班罗婉指导教师:刘峥嵘“好渴啊——”小时候每当我这么喊时,一杯白开水就会放在我眼前,让我快乐地喝下去,甜甜...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