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今日四川 > 正文

坚持近30年 拯救长江珍稀“水中精灵”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1-06-18 06:21   https://www.yybnet.net/

周亮与胭脂鱼。 受访者供图

周亮被授予 2021 年四川省“绿色先锋”称号。罗敏 摄

长江鲟人工排卵。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水再清,没有鱼就是一潭死水;鱼再多,没有长江无数年来孕育出的特有鱼类、水中精灵,长江也就有如失去了灵魂。”6月3日,2021年四川省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现场,本年度的“绿色先锋”周亮有感而发。在他的分享中,他与父亲坚持近三十年、执着保育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的故事令现场观众动容。

受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鱼类资源量锐减,白鳍豚、鲥鱼、白鲟相继功能性灭绝,长江生物多样性面临极大危机。为了保护长江独有的珍稀鱼类,1993年,周亮的父亲周世武牵头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家民营科研所——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从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与开发。跟随父亲,周亮20岁时便开启了长江特有“水中精灵”的人工繁殖探索。2016 年,周世武因病去世,周亮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从事长江鲟等珍稀鱼类的研究与保护,在这个研究所里,延续爱与坚持的故事。

勇开先例 民营科研所艰难起步

在周亮的印象中,父亲周世武爱鱼如命,周围的人都叫他“鱼疯子”。

从造纸厂病退后,1988年,周世武开了一个花草鱼虫服务部,慢慢地他了解到长江中华鲟、胭脂鱼等都有洄游习性。尤其是中华鲟,以前从大海往上溯游上千公里,到四川宜宾产卵,现在由于大型水利枢纽的阻隔,无法洄游。而且伴着水环境污染和大量捕捞,中华鲟越来越少,濒临绝迹。

“父亲就想干脆自己来养,然后通过人工繁殖,把种保住。”周亮回忆起,1992年自己20岁那年冬季的一个晚上,出差几个月的父亲匆匆从外地回来,穿着军大衣,怀里小心翼翼地抱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条小鱼苗。

跟一般的鱼苗不一样,这些小鱼苗身体上有很多小骨板,像武士披着铠甲一样,体型也是流线型的,长相奇怪。父亲告诉周亮,这个是从湖北荆州,坐船沿江而上15天的时间带回来的,准备进行中华鲟的人工养殖。

但是,在当时,中华鲟的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并没有成功的先例。一些专家也认为,周世武异想天开,不可能养殖成功。周世武偏偏不信这个邪,父子二人走上了艰难的养殖路。

研究所刚刚驯养鲟鱼的那几年,养殖场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每月仅有30元零花钱。周亮记得,有一次因为鱼缸恒温管漏电,死了十尾左右,父亲很心痛,一天没吃饭。

随着剩下的幼苗逐渐长大,要给鱼儿充足的活饵料,又缺乏资金,父子二人只好到山地里挖蚯蚓,遇到天干,挖下去锄头还要弹起来。挖不到蚯蚓,就穿着水裤顶着烈日去臭水沟里摸红线虫。“常常早上五点多就出去,晚上六七点回,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研究所最艰难的时候,靠我妈当老师的300多元工资维持。”周亮说。

子承父业 坚持人工繁殖探索

直到2004年10月30日,经过12年的精心培育,周世武从湖北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的中华鲟子一代苗种达到性成熟,经人工催产,排卵几十万粒,孵出鱼苗近万尾,这标志着我国首例中华鲟子一代亲鱼产卵并受精,从而证明了从小在纯淡水池塘环境下长大的中华鲟同样可以成熟产卵,为中华鲟人繁保护探明了方向。

这让父子二人倍感振奋。每逢排卵周期,父子二人就会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中华鲟进行人工授精尝试。“2008年中华鲟产卵了,但卵子质量不行。到2015年产卵20多万粒,但因受精差未出苗。”周亮说,中华鲟产卵周期不固定,即使有些年份产了卵,成活率也难以保障。

2016年,周世武患病去世。父亲的遗愿便是继续珍稀鱼类的保护工作,带着父亲的希望,已经坚持20多年的周亮更坚定了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0月,所里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培育的中华鲟排卵25万余粒,孵出鱼苗8万余尾,催产率67%,为当时全国最高。

但由于春季涨水遭遇暴发性疾病,损失了不少育苗,目前剩下的已经长到3O多厘米长。这也让周亮清晰地认识到,中华鲟人工繁殖还有不少待攻克的难点。

增殖放流 持续恢复渔业资源

“当时听到长江白鲟绝迹的消息,很心疼。增殖放流和加强保护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江珍稀鱼类野外种群的重建。”周亮的研究所参与了2003年最后一条白鲟的救助,从那之后,周亮说就再没有发现过白鲟,这也深深触动到他:“我们不希望中华鲟、长江鲟再重蹈覆辙。”

相对于已经灭绝的白鲟来说,长江鲟算是幸运的。周亮讲到,1998年研究所第一条长江鲟宝宝孵出以后,父亲很兴奋,由于交通不便,用信鸽传书的方式告诉了妈妈。

2004年,野生长江鲟全年的误捕记录只有个位数,物种已经完全走到了灭绝的边缘。也就在当年,周亮主持的长江鲟规模化苗种生产在全国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产幼苗7万多尾,最终成活2万多尾。2007年首次增殖放流长江鲟幼鱼2000尾。

周亮说,2018年粗略统计,珍稀鱼类鱼苗,成活率大概是1.6%,“放一千条活十六尾,那我放一万条就活一百六十尾,放十万条,一年能够成活一两千尾。坚持5年、6年,就很可观了。”

此后,在周亮带领下,2018年至2020年间,研究所实现了长江鲟内塘集群自产,连续3年为农业农村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提供28.2万尾长江鲟鱼苗用于增殖放流,技术的逐步完善和人工种群的储备,为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和自然资源恢复奠定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研究所近30年来,共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子一代幼鱼30尾、长江鲟33.85万尾、胭脂鱼33.81万尾、岩原鲤54.09万尾,累计价值4000余万元,为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了贡献。

周亮说,禁渔之前,每年误捕记录已达数百尾之多,长江鲟资源恢复充满了希望。

十年禁渔 把“水中精灵”留在长江

当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捕”期,再加上长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些有利条件都为长江鲟的拯救带来了难得机遇。

“十年禁渔后,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加关注长江水生动物保护,增殖放流效果会更好,”周亮说,他希望用5到10年时间,通过增殖放流和加强保护,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的重建以及自然资源的恢复。

但同时,研究所的运维依然比较艰难。他告诉记者,虽然研究所还进行经济性鱼类饲养生产,但是收入远远不够珍稀鱼类保育工作的支出。

如今,父亲29年前从湖北带回的那条中华鲟,已从当初的1厘米多长到了2米多长。周亮说,这条鱼寄托着他对父亲的思念和心中的希望。每当看到这条鱼,就更加坚定要为保护和开发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而奋斗终身,“有了这个信念,再大困难都不怕!”

周亮特别向社会呼吁,相对于陆生动物而言,水生动物关注度较低,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抓住长江十年禁渔的契机,让长江鲟等“水中精灵”能继续畅游千里、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司法,引导、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者得甜头 失信者有“痛感”

惩治“碰瓷”、对虚假诉讼“零容忍”;严惩网络刷单炒信、“薅羊毛”等黑灰产业及不诚信行为;让拒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失信...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近30年 拯救长江珍稀“水中精灵”)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