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素有“火洲”之称的新疆吐鲁番,高温天气持续来袭,全城进入“烧烤”模式。而在这里的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经受着大自然的“烤”验,用黝黑粗糙的双手和汗水为城市建设增色添彩。
热浪中搭建“骨架”
6月8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中建三局吐鲁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刚走进工地,便感到一股热浪袭来,身上直冒汗。为了赶工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烈日下,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加紧施工,机器持续轰鸣,电焊火花飞溅,塔吊来回运转,现场一派忙碌。
站在模板架体顶板作业面,太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百余名工人皮肤都被晒得黝黑。在作业面已搭好的脚手架上,四川籍钢筋工邓川勇正拿着一捆铁丝在扎钢筋,只见他将铁丝穿插于钢筋交接处,打结、拧紧,动作十分娴熟。
“我一天绑扎钢筋70~80平方米。”话语间,汗水不停地从他额头、两颊往下滴,邓川勇抬起手臂匆忙擦掉,又继续工作。
今年36岁的邓川勇从事钢筋绑扎工作已近10个年头,他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将一捆捆钢筋断成固定的长度,随后再沿着钢筋柱,一层一层将其捆扎牢靠。每天高温高空作业,让他身上的衣服经常是刚湿透又晒干,形成了一圈圈盐白色的汗渍。“钢筋是建筑的骨架,如果搭不好影响建筑安全,所以宁可多晒一会儿,也要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邓川勇说。
“后背是火辣辣的太阳,面前是高温暴晒下的钢筋,要是不戴手套,一准会烫出水泡来。”一旁的钢筋焊接工谢权翔接过话说,在工地上,钢筋密密麻麻相连,稍不留神就会“挂彩”。因此,工人们要穿上较厚的长袖衣物并戴上手套进行作业。
女工“全副武装”
记者发现,在工地上还有不少女工,她们满脸汗水,满身铁锈。在作业面刚搭好的脚手架上,四川籍女工廖俊花正和姐妹们“全副武装”捆扎钢筋,麻利的动作一点不输男工。
廖俊花和丈夫在同一项目,从事搬运木板、捆扎钢筋等零活。“这些天太阳很晒,汗水流下蜇得皮肤刺痛,所以必须做好防晒。”廖俊花说。
堆放钢管,是工地上女工做的最重的体力活。在现场,从钢材存放区到焊接区,这段不足10米的路,四川籍杂活工孙开珍一天要来回跑几十次。
“这个活只要不怕苦就能干好。”在刚装满一车钢材后,孙开珍脱下厚厚的工地手套、摘下安全帽,掏出口袋里已不见本来面目的帕子,擦了擦脖子和脸上的汗说。话语间记者注意到,孙开珍的裤子背面因干活时被太阳直射已经晒干,裤子的正面还保留着被汗水打湿的模样。
“最忙的时候,装上百斤钢件的车,我一天要推几十趟,一天下来,胳膊疼得抬不起来。高温加上阳光刺眼,装车运送的过程就变得更难。”说着,孙开珍双手握紧车把,左腿前弓,右腿后蹬,用力一推,和工友们一起将推车推向作业区。
烈日下有关怀
在工地上,对于塔吊司机来说,不仅每天要徒手攀爬数十米高的塔吊直梯,在高温下高空作业时,他们还不能多喝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上厕所是件麻烦事。
在该项目工地塔吊上不足一平方米的控制室里,41岁的四川籍塔吊司机孙建勇,如同学生上课一般,低着头挺直腰板,端坐其间,顶着烈日操控塔吊。
记者发现,工作的时候,孙建勇基本不喝水,他坦言,少喝水是为了少上厕所。“减少上下攀爬直梯的频率,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安全,尤其高温下更是如此。”孙建勇说。
来到工地焊接区,过高的气温加之电焊工人手中焊枪喷出的火焰,让这里热浪蒸腾。河南籍电焊工赵西春干这行已有近2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安全帽、防护面罩、防尘口罩、全套帆布质地的工作服,长及手臂的皮质手套,是进行焊接作业时的标配。到了夏天,光这一身行头披戴上身便足以让人苦不堪言。
当问及工地上是否有相关避高温措施时,赵西春连连点头,他告诉记者,为防止他们高温中暑,确保安全生产,项目调整了作息时间,还给他们配发了藿香正气水等防中暑药品,还配备有毛巾、绿豆汤、西瓜等降温用品,这让他们感受到了烈日下的关怀,工作干劲也更足了。
项目经理刘金龙告诉记者,针对高温天气,他们制定了高温应急预案,在工人宿舍安装了中央空调,合理调整了作息时间,错开高温时段生产,并加大工地喷淋设备喷洒频率,降低现场温度。同时,工地还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定期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及解暑用品,防止工人中暑,尽力做好防暑降温保障工作。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川观新闻记者殷鹏)6月17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5月底,我省共办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199件,与去年同期...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